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3980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0
《《题西林壁》 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题西林壁》说课一、说教材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因为这一课包含有两首古诗,需要两课时进行教学,所以,我在这儿,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能简单谈谈《题西林壁》这一首古诗的说课。3大家都知道《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
2、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这里的幽,是幽谷的幽)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
3、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这里,我需要说明的是,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边儿明确指出,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有十分清楚的要求:即,在某一阶段,有些汉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而且对识字写字的要求是下要保底,也就是要保证一个最基本的底线
4、,上不封顶。)2.体会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重点难点: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时所拍摄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预习课文。三、说教法、学法3先说教法: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三、说学生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
5、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呢?——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根据边远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把学生放在首位,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