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402145
大小:2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商鞅变法专题学习总结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与条件1.背景(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发展促进手工业、商业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争霸和兼并战争频繁,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地主经济,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变法成为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2.条件(1)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2)注重实
2、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3)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措施影响废井田,开阡陌承认了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对于封建经济基础的建立有重大意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对于稳定小农经济,发展封建经济,提高国家实力有重大意义统一度量衡加强了经济领域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秦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广县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对于形成封建专制,以中央集权制取代宗法分封制的政体转型以及加强社会管理有重大积极意义奖励军功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纯洁了政治
3、,发展了封建经济,凝聚了社会力量,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新的社会风尚的形成三、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点比较对象内容不同点相同点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目的旨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城邦秩序旨在富国强兵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内容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都有促进经济发展、划分等级、建立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风俗变革特点梭伦厉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实行严刑峻法是君主专制的需要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影响促使雅典走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都促进了本国的
4、发展与进步性质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例题 (2015·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审题意](1)指出战国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主要指阶级关系、社会阶层的流动。(2)说明商鞅变法与战国时期社会关系变化的关系。要从变法的社会背景和
5、措施等方面分析解答。[抓关键] 材料中的变“世侯世卿之局”“徒步而为相”“白身而为将”“布衣将相”是关键信息。[扣知识] 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与这一变化有直接关系。[规范答] 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近年来高考试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命制试题,
6、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掌握好解题技巧是高考中“水平正(超)常发挥”的关键,应特别注意解答非选择题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1)答题没有思考的过程,看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2)不按题目要求做题,审题不清,随意性大。解决办法:认真审题。审题意——紧抓“题眼”,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分多的题目答案要
7、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解决办法:注意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办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