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

ID:56393319

大小:2.3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6-15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_第1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_第2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_第3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_第4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知识透析知识透析知识透析典例剖析典例剖析典例剖析一、环境问题二、可持续发展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一、环境问题知识透析1、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四个阶段:历史时期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现在人地思想人地关系特点环境问题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可持续发展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类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不严重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

2、全球一、环境问题知识透析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3、环境问题的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灾害等。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环境意识差;不当的生产活动等。一、环境问题知识透析5、环境问题的类

3、型、成因、后果:(1)资源枯竭(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①成因:②表现:③后果: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①成因:②表现:③后果:①成因:②表现:③后果: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恶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有害物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一、环境问题知识透析6、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在发展中

4、能解决。7、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成因异同: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发环境问题。8、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环境问题知识透析9、城市与乡村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乡村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

5、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一、环境问题知识透析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一、环境问

6、题知识透析11、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①东北地区: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森林面积减少、流畅地和沼泽减少、部分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等。②华北平原: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尘暴、土壤次生盐渍化等。③黄土高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水土流失。④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尘暴。⑤东南丘陵:酸雨、大气污染、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等。⑥西南地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问题等。典例剖析分析:1、提取信息:“读图,分析该区域生态环

7、境恶化的原因”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一、环境问题读图,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沙化面积扩大”2、解读信息: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3、解读信息:原因应从图中分析。4、提取信息:“图中生产总值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5、答案: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典例剖析分析:6、提取信息:“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

8、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下图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一、环境问题读图,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7、解读信息:“此类地区”指干旱地区。8、调动知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