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新版).doc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新版).doc

ID:56009728

大小:3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15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新版).doc_第1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新版).doc_第2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新版).doc_第3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新版).doc_第4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新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新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张傅近期经常失眠,食欲不振,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往,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消极悲现;认为目己-无是处,未来没有希望。他存在的心理问是()。A.强迫症B.蕉虑症C.抑郁症D.恐怖症2、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

2、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A.直线式B.螺旋式C.分科式D.综合式3、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第13页共13页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4、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斯基B.乔姆斯基C.巴甫洛夫D.弗洛伊德5、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B.

3、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6、可以看作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的规律是()。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泛化律7、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第13页共13页8、“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

4、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10、我国近代教育,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A、明朝末期B、清朝初期C、清朝末期D、民国初期11、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12、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5、)。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第13页共13页D.皮亚杰13、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A.信息功能B.反馈功能C.动机功能D.强化功能14、学习策略的核心是()。A.计划性B.规则C.方法D.监控15、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历史性C.阶段性D.生产性16、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语方法是()。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7、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

6、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第13页共13页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1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B.学科教学C.品德教育D.教学管理19、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20、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1、学生的兴趣、

7、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理性因素D.感知因素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第13页共13页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第13页共13页2、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3、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四、材料分析

8、(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心理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