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91596
大小:4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9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一)(一)细柳营 一. 上自劳军……可得而犯也?(2003年绍兴市)1.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将以下骑送迎/齐将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翻译下列句子。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答:5.
2、写出一句古诗文中描写塞上风光的句子。二.阅读最后一段,然后做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既 ②曩者2. 翻译。①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② 称善者久之。3.“群臣皆惊”,群臣为什么“惊”?表现了群臣的什么心理? 答:4.在这一段中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5.结合全文,说说你认为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答: 答案:一.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
3、纪严明,不媚上。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1.①已经②刚才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
4、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b.多义词及意义相近的词要归纳整理,如:“为”(担任、被)、“入”(侵入、进入)、“使”(派遣、使者)、“军”(驻军、军营)、“已而”(一会儿)、“无何”(不久)、“既”(以后)、“曩”(以前,文中引申为“刚才”。)c.要注意辨别多音字,不同的音,意义也不同,如“骑”(qí、jì)。3.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军细柳:以备胡”。简要交待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第二部分从“上自劳军”到“成礼而去”,写
5、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到“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常备不懈。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第三层从‘至营,将军亚夫……“到”成礼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第三部分从“既出军门”到结尾,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格。A.课文开头说“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提问:“大”字在句中强调了怎样的意思?(匈奴大肆入侵,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形势紧张。于是,汉文帝调兵遣将,委派刘礼、徐厉和周亚夫到霸上、棘门和细柳驻
6、扎,“以备胡”。)B.这段里的两个分号一个冒号有什么作用?(两个分号说明三位将军各自独立,是平行的关系,一个冒号,说明三位将军守边的目的都一样,即是为了防备匈奴的入侵。)C.在文章的最后,文帝由衷赞叹:“此真将军矣!”周亚夫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阅读思考,相互交流,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作如下点拨:(1)在对话描写中有哪些词语表现了周亚夫是“真”将军?(“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在叙述描写中有哪些词语表现了周亚夫是“真”将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豰弓
7、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3)在对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中有哪些表现了周亚夫是“真”将军?(先驱曰:“天子且至。”、“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提问:除了对话以外,本文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本文叙述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不是平铺直叙的介绍文帝劳军的梗概,而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加以刻画,且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情色彩强烈。如:写军霸上及棘门驻军的松弛,只用了三个字:“直驰入”,写细柳营军容森严,细腻逼真,也只用了十多个字。写文帝劳军离开
8、细柳营后,“群臣皆惊”。一个“惊”字,既可能是群臣为周亚夫治军之严感到吃惊,也可能是为周亚夫迎接皇帝不到家,有损天子之威而惊恐;既可能是群臣为文帝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