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复习.docx

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复习.docx

ID:55775741

大小:162.39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6-05

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复习.docx_第1页
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复习.docx_第2页
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复习.docx_第3页
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复习.docx_第4页
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复习.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复习.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明:本资料由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1102班岳长成依据西南科技大学《水文地质学》课程独自整理而成,敬请使用!《水文地质学基础》第1章地下水的概念1、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2、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3、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4、孔隙:松散岩石颗粒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5、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称裂隙。6、溶穴:可溶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各种空隙、洞穴,称为溶穴。7、岩石的水理性质:与水份的

2、贮存和运移有关的性质。包括:溶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8、溶水性:岩石在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水的性质9、容水度:是指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10、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质11、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12、持水性:饱水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岩石中仍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13、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作持水度。14、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15、有效应力原

3、理: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松散岩土压密:砂层是通过颗粒的接触点承受应力的。地下水位下降,孔隙水压力降低,有效应力增加,颗粒发生位移,排列更为紧密,颗粒的接触面积增加,孔隙度降低,砂层受到压密。16、包气带与饱水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充填,形成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以上为包气带,以下为饱水带。17、含水层: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8、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19、弱透水层:指那些渗透性相当差的岩层。20、地下水的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21、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

4、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这就是溶滤作用。22、浓缩作用:由于蒸发作用只排走水分,盐分仍保留在余下的地下水中,随着时间延续,地下水溶液逐渐浓缩,矿化度不断增大的作用。23、脱碳酸作用:地下水中CO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而减小,一部分CO2便成为游离CO2从水中逸出,这便是脱碳酸作用。24、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中,当有有机质存在时,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离子还原为硫化氢的作用。25、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一定条件下,颗粒将吸附地下水中某些阳离子,而将其原来吸附的部分阳离子转为地下水中的组分,这便是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26、混合作用:成分不同的两种水汇合在一起,形成

5、化学成分与原来两者都不相同的地下水,这便是混合作用。27、溶滤水:富含CO2与O2的渗入成因的地下水,溶滤它所流经的岩土而获得其主要化学成分,这种水称之为溶滤水。28、沉积水:指与沉积物大体同时生成的古地下水。29、内生水:来自地球深部层圈物质分异和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化学反应生成的水。30、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和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相互组成关系。3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32、潜水面:潜水中的自由水面。33、潜水位:潜水面的高程。34、潜水含水层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为潜水含水层厚度。35、潜水埋藏深度

6、:潜水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36、水力坡度:在潜水流的渗流途径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与该两点的距离之比。37、承压水:充满在二个稳定的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38、测压水位:钻进时,当钻孔(井)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时该水面的高程。39、测压水位面:承压含水层内各点的测压水位所联成的面。40、承压水头:某点处由其隔水顶界面到测压水位面间的垂直距离。41、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含水层顶界面与底界面间的垂直距离。42、承压水埋藏深度:承压水顶界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4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答:水文循

7、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44、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答:①、气象因素:风向、风速(水分输送);气温、气压;蒸发、降水;湿度(水汽凝结)等。②、地面因素:地形、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③、人类工程活动:水利、农业、环境工程措施等。45、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46、潜水的特征?答1)、潜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2)、潜水顺坡降由高处向低处流动。3)、补给区一般与分布区相一致。4)、潜水的水位、埋藏深度、水量和水质等呈现显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