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31690
大小:899.99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6-03
《风险准备、风险分担与金融风险防范及化解.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风险准备、风险分担与金融风险防范及化解总第17期风险准备、风险分担与金融风险防范及化解·刘锡良苗文龙①摘要: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表明,当前的金融稳定制度不能有效约束金融机构冒险获利的冲动,甚至可能激励微观机构选择短期行为,引发道德风险。本文根据风险一收益对称原理,建立微观审慎监管一宏观审慎监管一金融机构三部门模型,剖析金融衍生过程与风险积累机理,探索一种风险防范机制——结合项目风险水平从决策者当期薪酬中计提风险准备金,以约束金融机构管理者任职期内的短期冒险行为,防范未来金融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准备机制的条件是,通过微观审慎监管督促金融机构准确披露风险信息,提交风险准
2、备资金;通过宏观审慎监管实时监测金融体系风险状况,准确预测风险发展态势,并有效管理风险准备资金。在风险准备金机制下,即使部分金融机构发生偿付风险,政策"-3局也可根据其对金融体系当前及未来稳定运行的影响,结合风险准备规模、存款保险及最后贷款人救助等采取应对措施关键词: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风险准备;金融稳定一、引言发端于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似乎已经进入了所谓的“后时代”,但有效治理金融风险产生、膨胀、传染并避免由此导致危机的途径仍未发现,“大而不能倒”或者是“太关联而不能倒”的救助困境问题仍悬而未决。类似的金融危机可能还会不期而至,而政策当局面对曾经深受其痛的
3、危机仍可能束手无策。自金融诞生,人们就开始了对防范金融风险的探索,并且不遗余力。至今,最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稳定制度就是审慎监管(通称的对微观金融机构的经①刘锡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苗文龙,金融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9003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JY1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感谢审稿人的评审意见,但文责自负。2013年第5期占虫箩管神允营监管)、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三方面构成的金融稳定制度框架。事实证明,这种金融稳定制度并不能有效防御金融危机,即使是该制度较为完善的
4、美国,亦不能逃避风险的冲击。对此,是对当前金融稳定制度进行大刀阔斧、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或是纠缠于对细枝末节进行缝缝补补式的修订,还是推倒重来、重构一个新的监管框架,需要我们通过分析现有金融稳定制度的致命缺陷来加以判定。梳理相关的经典文献,我们认为,当前金融稳定框架主要的缺陷在于,微观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和存款保险制度都无法有效治理微观金融机构资产配置决策者的冒险冲动,即使宏观审慎监管,仍不是从根本上去思考防微杜渐、正本清源的方法。就微观审慎监管而言,其注重的是行业准入、资本充足水平、高管审批、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问题(Edwards和Mishkin,1995)。其缺陷
5、有二个方面:一是资本监管对表外资产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关注不够,资本充足率不但难以准确计算,而且也难以确保资本与整个金融机构的风险相匹配(Salsman,1990),此次金融危机中,普遍居高不下的杠杆率便是对此很好的诠释;二是巴塞尔监管协议所提倡的计算方法,如标准法、内部评级法等具有内在缺陷,导致微观审慎监管具有顺周期性,不但不能有效约束经理人冒险趋利的躁动,而且具有加重金融经济波动的倾向(Jacques和Nigro,1997;Jokivuolle和Peura,2001;Segoviano和Lowe,2002;苗文龙,2010)。就存款保险而言,虽然其从保护存款人利益
6、的角度,提高了存款的安全性,可以在金融机构清偿力不足、面I临接管或破产的情况下,使存款人仍能获取存款保险限额内的存款资金,避免了“先来后到”激励引发的挤兑风潮和系统危机,但该制度也存在缺陷。具体说:一是存款保险机构难以全面掌控参保机构的风险资产配置情况,特别是对高风险的金融衍生资产,不能根据风险水平准确制定对应的存款保险费率,从而造成参保机构既定保费下追逐高风险投资的冲动(Kaufman,1992);二是参保机构缴纳存款保险费用之后,债务清偿风险转移到存款保险机构,其收益与风险不再对称,从而促使参保机构为谋取高收益而挖空心思地配置高风险项目,以存款保险“保障”高杠
7、杆率经营模式,以在投资失败时,无需承担对应的风险成本,道德风险激励整个金融体系风险上升(White,1992);三是存款保险基金规模相对于整个金融体系风险乃是杯水车薪,因此存款保险机构迟迟不肯出手。后者既可能是由于存在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与存款保险机构关系较为密切,也可能是由于存款保险机构希望参保机构转危为安。“管制者最大的希望,可能是将失败成本的确认推迟至他们的任职到期之后,并且在私人部门中创造更多有利的就业机会来‘逃避责任”’(Miller,1991)。就最后贷款人而言,一般会将这一职责赋予中央银行,但缺少动态监管的有效手段,科风险准备、风险分担与金融风险防范
8、及化解总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