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642301
大小:31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2
《近现代日本与《论语》解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林少阳((论语))解读近现代日本与在东京,对于许多人来说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是永远营业的小食堂、小百货、小报摊、小邮局、小书店,等等,可谓功能齐全。笔者近13便发现,在连锁便利店Lawson的书架上摆着一本《论语》解读书。该书专门面向以高中生为主的一般读者。是否畅销,从其在便利店便可购得,即可获得答案。足见《论语》在日本社会巨大的影响力。中国现代史有过激进的传统否定,但日本的情形则有所不同。尽管明治日本有过以“脱亚入欧”为标志的现代化国策,但是,在近现代日本的非学术世界中,有关《论语》的出版
2、物似乎从来都是一种常销书。但是,情况往往是复杂的。中国哲学研究者中岛隆博留意到一个事实:在现实日本社会的《论语》“热”中,孔子礼的实践其实是被忽视的,而且孟子、荀子、朱子也被完全排斥(中岛未刊论文ContemporaryJapaneseConfucianismFromaGene~logica』Perspective)。中岛指出,日本近年的《论语》热,基本上是在“教养主义”这一近现代日本的“传统”中。“教养”是liberalarts的日译,原指欧洲传统教育理念,也指自由七科(语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数、天文学、l4
3、2音乐)。现代日文的“教养”与汉语学校科目的“通识”意思有所不同,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文化与知识体系。但是,另一方面,“教养”一词也很易令人联想起“教化”与“修身养性”之类的儒家字眼。确实,至少战后现代13本“教养主义”的《论语》与个人的道德培养有关。也正因为如此,儒学本身所有的政治批判性就很容易被冲淡。正如中岛所指出的,这一儒学热“受到了保守派与自由派(1ibera1)的欢迎”。日本的自由派通常对保守化比较抗拒;但是就连自由派都欢迎这一《论语》热,正是因为战后的《论语》热出现于日本特有的教
4、养主义氛围中。保守者如媒体“明星学者”的斋藤孝《想读出声来的(论语)》,提倡读《论语》以提高“国民品格”;批判性者如面向社会大众的《其实是很危险的(论语)》,作者加藤彻警告f3本读者,《论语》既可是毒药(保守性),也可以是良药(批判性)——因为《论语》也是一本关于革命、曾经带来过反抗的读物,比如江户后期的阳明学徒大墟平八郎(一七九三——一八三七)知行如一、身体力行而揭竿而起;又如幕府末年武士吉田松荫(一八三o——一八五九)视孔子为革命家,以阳明学培养维新志士,从而改写日本历史。中岛认为今天《论语》这一教养主义式的阅
5、读,是“兑过水的儒教”,即,是将儒学本应该有的批判性抽离后的“教养主义”。中岛提醒读者,近年日本的《论语》热,并不意味着将有谁希望日本人成为以儒教为生活规范的儒者,而仅仅是希望抽离出某种儒家“精神”,去支撑今天日本所谓的道德提升。作为倡导“批判性的儒学”概念的中国哲学研究者,中岛对《论语》保守化的批判是非常自然的。因为13语“道德”一词对日本知识界而言,听起来并不舒服,这也说明日本近代儒学在近现代日本意识形态中的位置。除了“《论语》与算盘”这一实用的《论语》应用方式外(涉泽荣一,“日本近代资本主义之父”,著有《(论
6、语)与算盘》一书,为近代日本功利主义的典型),从明治中期开始至战争结束之前,13本《论语》则l43更多与国家意识形态之构成部分的“道德”直接有关。如日本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在《汉字论:不可避的他者》一书中指出的,日本启蒙思想家西村茂树折中“西国之哲学”与“儒道”,在一八八六年左右建构起与新的明治国家意识形态配套的“国民道德论”,此时日本的儒教开始与天皇意识形态关系紧密。西村也是建议天皇颁布宣扬忠君爱国的《教育敕语》(-Jk九o)者之一,而《教育敕语》正是将儒家天皇意识形态化的产物,其主旨是将儒教重构为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
7、神道国体论的一部分。子安宣邦还指出,当时的日本哲学家井上罔了将西方的ethics、moralphilosophy及moralsciences都翻译为“伦理”,这一“伦理学”包含了道德,且与明治国家的确立相辅相成。“伦理学”的确立,一开始就是近代明治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在学术中的反映,是大写的“日本国民道德论”(子安前著)。子安宣邦除了《汉字论:不可避的他者》外,还著有《思想史家读(论语)——“学”之复权》一书(东京:岩波书店二O—o年版)。思想史家的解读,不可能只限于近现代。那么历史上日本的《论语》又如何呢?作为日本学
8、界的定论,《论语》被认为是在四世纪经百济儒者王仁与《千字文》一起带人日本的。飞鸟时代f六至七世纪1时的日本,对汉代、三国、六朝的学问思想已经有相当的了解(竹内照夫:《四书五经入门》,354页)。从考古成果来看,七世纪日本便有《论语》遗物(加藤前书,184页)。但是,应该说,儒学在日本从一开始就有着与在中国不同的面相。首先,因为日本的儒学是与佛教一起传人,而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