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教学反思—常彦龙.docx

行道树教学反思—常彦龙.docx

ID:55191750

大小:15.3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2

行道树教学反思—常彦龙.docx_第1页
行道树教学反思—常彦龙.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行道树教学反思—常彦龙.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沉重的责任——《行道树》教学反思一、主旨的确立无论是教参还是其他有关教学资料都毫无例外地把这篇课文的主题定为歌颂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并特别突出了奉献者的快乐。但我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感觉到作者并非简单地歌颂奉献者,她更是在呼唤一种社会责任感以及呼唤人们对尽责任者应有的理解和尊重。首先,从作者最后的独句段中特别强调的“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可体会到。试想,如果只是歌颂奉献精神,应该只要突出快乐就够了。我们不是经常说“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吗?但从全文来看,作者花了更多的笔墨来表现行道树的忧愁甚至是

2、痛苦,反复提到“堕落”、“悲凉的点缀”、“痛苦”等语,以及“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不被珍惜”等,这里根本看不出一点奉献者的快乐,反而使文章笼罩在一种沉重的忧伤情感氛围之中。既然“忧愁”大于“快乐”,这能简单地以“助人为乐”或“奉献者的快乐”来概括其主旨吗?其次,行道树为什么会来到这本不适合它们生长的城市呢?尽管文中说“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但它们对自己的同伴同样心生羡慕甚至有些不平,这从第二段很容易体会到:“而我们呢

3、?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因此这种选择其实有很多的不得已,它们也想待在自己的家——那“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但“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它们作出了痛苦的选择,自然在尽责任中它们也体会到了自豪与快乐,尽管这种自豪、快乐与它们经受的痛苦和忧郁相比显得很不相称。尤其是当我们阅读《行道树》原作时,我们更能感受到作者沉重的思想情感。原作除了开头被删外,结尾处删去了两段:“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雨水为我们带来故

4、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故事说完了,四下寂然。一则既没有情节也没有穿插的故事,可是,我听到他们深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故事至少感动了他们自己。然后,我又听到另一声更深的叹息——我知道,那是我自己的。”行道树的哭泣和作者深深的叹息更增强了作品忧伤的情感色彩,并令我们读者思考到底是什么让作者心情如此沉重。其实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每个人肩上都承担着一份责任,而且很多时候这份责任是不得不承担的,尤其是那些必须让自己作出很多牺牲的责任。就

5、像我们这座城市需要清洁工、建筑工人等各行各业的人一样,很多人在生活的底层为尽一份责任而艰辛地工作着,但在尽责任中他们也体会到了内心的充实与快乐。正如梁启超所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尽自己的责任是最苦的事也是最乐的事了,尽管在很多时候它会让人感到肩上的沉重和内心的沉重。而对这些艰辛地工作着的人们,我们应该心存理解和尊重。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行道树》的主旨。二、教法的选择首先,抓一个“点”。 蔡澄清先生提出的点拨教学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

6、点拨;点其要害,拨其迷障”,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能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并一路点拨开去,会达到以少带多、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也自然会有所提高。在教学切入点上,我选择了文章最后一句话。尤其是抓住“忧愁”和“快乐”两个词来领起全文的解读。“教参”主张以文中“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话为切入点。我认为这句话对初一学生来说过于深奥,一开始就把一只“拦路虎”放在他们面前会使学生感到畏惧,而“忧愁”和“快乐”两个词指向的内容学生更容易筛选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我把那句哲理性较

7、强的话作为小结句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进行强调、识记,学生理解起来应该更轻松些。其次,理一条“线”。一堂课如果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这样的课堂会更紧凑、更完整,也给听者思路清晰之感。整堂课我以“树的智慧”为线,一线穿珠,分别从“作者眼中树的智慧”、“老师眼中树的智慧”、“学生眼中树的智慧”三个层面来组织教学,逐步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不断有新的思维火花的闪现,并培养由物到人、到情理的联想能力。课后有老师认为我对文章挖掘得深入。但我在想,对初一的学生进行“深挖掘”是否合适?怎样设计更好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

8、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等等问题还有待进行深入的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