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49999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海绵城市研究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海绵城市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面临着内涝和水资源短缺并存的的问题,从而陷入一种自相矛盾的水资源“怪圈”,城市水问题治理在规划转型的新常态下需要变革思路,因此借鉴国外低影响开发理念提出的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发展历程。并对现今国内针对海绵城市理论达成的共识与争议进行总结,最后从城市景 观规划角度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生态优先;雨水利用 1、海绵城市的提出背景 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则带来一系列
2、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水生态危机尤为突出。城市面临的水生态问题远不止洪涝灾害,还有水资源短缺和水安全问题与之并存。反观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在应对内涝洪灾和水安全问题的能力却存在明显不足。 因此,在我国水生态环境恶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海绵城市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有效途径,被专业领域学者提出和推广,并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城市雨洪综合管理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2、海绵城市概念及意义 我国《指南》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
3、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该简单概念背后隐含的深层内涵,可以具体分解为:一是,海绵城市面对洪涝或者干旱时能灵活应对和适应各种水环境危机的韧力,体现了弹性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思想;二是,海绵城市要求基本保持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不变;三是,海绵城市要求保护水生态环境,将雨水作为资源合理储存起来,以解城市不时缺水之需。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海绵城市的应用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内涝频繁发生、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1-2]。 3、海绵城市发展历程
4、 3.1国外研究发展历程 通过国外文献研究发现,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被澳大利亚研究学者用来隐喻城市对周边乡村人口的吸附效应。近年来,多有学者运用该概念来形象比喻城市吐纳雨水的能力。IgnacioF.Bunster-Ossa用海绵城市来形容城市像海绵一样处理雨洪自然事件问题的弹性能力,并以三个案例说明了从规划到设计不同尺度的具体雨洪管理设计方法,包含雨洪滞留和过滤等景观手法的应用。2015年1月,美国《晨报》也展�_了建设海绵城市的讨论。国际上关于“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与政策很多,尽管这些理念的名称不同,但所采取
5、的工程措施基本涵盖:透水铺砖、雨水花园、绿色屋顶、植草沟等雨水渗透、滞留设施,以及生物滞留池、湿地等雨水贮存设施。 3.2国内研究发展历程 通过研究国内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关于海绵城市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学俞孔坚和李迪华教授共同出版的《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最早将“海绵”的概念比喻自然湿地、河流等对城市旱涝灾害的调蓄能力。 在我国海绵城市概念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概念名称叫法,主要有绿色海绵、海绵体城市、生态海绵城市等,这些概念在改变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提高城市自然蓄水排水的能力
6、、运用生态途径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等方面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探讨研究,与海绵城市有着异曲同工的紧密联系,最终在国家政策层面确定了海绵城市概念的统一和完善[1-2]。 4、海绵城市构建途径与措施 主要分为水生态系统功能主体保护与修复和源头管理与控制技术。其中,水生态系统功能主体保护与修复主要包括:识别水资源保护生态斑块、保护水系网络及生态系统、修复已破坏的水生态斑块及网络、源头管理与控制技术等。根据城市降雨过程,区域低影响开发技术主要分为截留技术、促渗技术和调蓄技术3种。其中,截留技术是通过材料或者结构,将降雨过程
7、中雨水形成径流的速度减缓,通过增加雨水汇集的面积来达到延缓径流目的的技术,如绿色屋顶及植物群落冠层截留等[1-2]。 5、研究进展现状概述 5.1三点共识 海绵城市理论产生至今,学术界达成了以下三点共识: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内涝和水体黑臭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最终表现在水体上,但是其产生原因涉及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不能“就水论水”。解决问题必须在统一规划的引领下完成,不是单一部门。国外经验是值得借鉴和总结的,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国内外城市规模、密度、居住习惯和发展水平不同导致的差异值
8、得重点关注。 5.2七点争议 2014年10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颁布,使海绵城市圈形成了“灰色”“绿色”“灰-绿结合”三派鼎立的局面。争议焦点大致总结为以下七点:城市海绵概念可行性绿地用来调节径流的可行性绿地承担滞洪作用的可行性城市保存雨水和充实地下水的方式海绵城市解决水质污染问题的可行性。建设海绵城市是否更省钱。海绵概念是否可发展。 积极利用绿色海绵体保护和储留雨水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