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

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

ID:5408450

大小:69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0

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_第1页
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_第2页
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_第3页
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_第4页
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_第5页
资源描述:

《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的经济政策第4课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先秦时期的井田制2.土地私有制的建立3.土地兼并和均田制二、“重农抑商”1.“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的原因2.战国秦汉的“重农抑商”政策3.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与“闭关”的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田里不鬻。——《礼记·王制》关于井田制的研究,传统观点以郭沫若和范文澜为主要代表,郭沫若认为,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井田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公田是指周王分赐给诸侯和百官的井田。诸侯和百官利用奴隶的劳动力,在井田之外所开垦出来的土地,

2、即是‘私田’。范文澜认为:井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从周天子到大夫是各级领主,他们是土地所有者。被统治阶级是庶民,是主要的农业劳动者。每个农夫领受一份田地,这就是私田。公田是封建领主的田地。所谓耕公田,就是领受私田的农夫,在领主的田上进行无报酬劳动,向领主缴纳力役地租。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从周人的农村基层结构里看,实在是没有井田制的。所谓井田制,不过是后世儒者根据孟子的话假造出来的罢了。”林甘泉在《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一文中指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从土地公有制过渡到土地私有制,都经过了一个或长或短的中间阶段。这个中间阶段,就是公有制和私有制两个因素并存的共同体土地所有制阶段

3、。中国历史也不例外。所谓共同体,是指古代社会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中,有时也称这种共同体为公社。世界上不少国家和民族,是血缘共同体解体以后,才过渡到地缘共同体。而在中国古代,由于宗法制度起了牢固的维系作用,使得父系血缘组织以家族和宗族形态长期保存下来。孟子所谈到的井田制,就是这种古代共同体土地所有制的一种模式:“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虽然孟子语焉不详,但因为在《左传》、《国语》、《周礼》和《论语》等先秦古籍中都提到过井田。因而大多数学者都承认春秋

4、以前确实存在井田制。西周井田制下,井田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小块私田由农户耕种,收获归己,公田则由大家通力合作,收成归国家或贵族。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郑国“作丘赋”,都是基于土地所有制变革而推行的履亩而税的改革。除了共同体成员的份地变为个体农民的私有土地之外,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的过程还有另一条途径,即由国家分封和赏赐的田邑变为私人的地产。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鼓励将士奋勇杀敌,都制订了一套军功赏田的制度,这样就制造出一大批的军功地主。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于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使黔首自实田”。“黔首”即平民。“使黔首自实田”就是让全国的平民都向政府如实呈报自己占有土地的

5、数额,以便政府作为征收田租的依据。从此以后,私人占有的土地只要向国家登记并交纳赋税,就取得了合法的所有权,这是土地私有制确立的重要里程碑。共同体土地所有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全国的土地都变成私有土地了。从秦汉到明清,国家仍然掌握着相当数量的国有土地。凡非私人所有的土地(包括山林川泽)或是土地主人已经死亡的户绝地,以及由国家依法收回、没收的土地,都属国有土地。但国有土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而且不断被土地私有制排挤和侵蚀。●王室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特点土地私有●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可以自由买卖形式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岳麓版的表述)武德七年(624),始定律

6、令。以度田之制: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凡官人授永业田:亲王一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争议:田令中的给田、授田并不是实际授予,而是可以占有土地的限额。永(世)业、口分田的区别,仅仅反映于户籍的土地登录上。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土地和劳动生产者结合,对于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封建国家的征收赋役有了保证。但均田制本身包含着不可克服的

7、矛盾。首先,它并没有完全改变原先的土地占有关系,封建国家授给各色人等的土地,固然具有国有土地的性质,但先前存在的各种私有土地,并没有因均田制的施行而改变其所有权。而永业田一经授给之后,也就变成了私有土地。在均田制施行时期,始终与先前一样存在着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其次,均田制度并不是把所有土地打乱重新分配,而且口分田退还给官府的很少,所以尽管封建国家规定了永业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