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12475
大小:2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典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新生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而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迷茫、困惑、痛苦的情绪状态。如何正确认识“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症”,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摆脱“适应不良症”,意义重大。症状初探:成绩突然“滑坡”——学习适应不良初一新生小丽,小学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鼓励下,小丽不负众望考上了重点初中。全家人都为她感到骄傲,小丽更是信心百倍。然而,期中考试小丽的成绩在班级只有中等水平。她很不服气,暗自发誓一定要赶上去。可是期末考试她的成绩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又退步了许多。现在,小丽经常
2、对着书本发呆,甚至不愿意到学校读书。“为什么小学的优等生进入中学后一落千丈?”小丽和父母不止一次这样问。其实,类似小丽的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忽视了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衔接,尽管很努力,却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思维状态,学习不得要领,事倍功半,从而导致成绩下滑,出现学习障碍。对症下药:学习方法、思路不同,需要全新的适应练习小学以兴趣教学和形象思维为主,一个知识点会讲多次,通过反复记忆基本上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初中教学知识量和难度都很大,更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和思路不同,需要进行全新的适应练习。首先,学生在初一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课堂上的知识有时虽然显得简
3、单,但一定要学会找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提前学习,开拓思路,锻炼自己的思维。其次,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初中是学生锻炼头脑、学习技巧,形成方法、培养思想的最重要的时期,好的方法积累对学生高中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到了初中,大家都面临新的学习内容,要调动全部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而不要轻率选择放弃。教育反思:由于小学阶段学科门类少,教师多采用直观教学,形象、生动,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中学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陡增,课程设置的变化,班级学生数量的增加,教师已经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能难点、重点突破。有些中学教师对小学教材缺少了解、研究,因而寻找不到新旧知识
4、的联结点,使学生感到知识深奥,难以理解。有些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自身教法的创新,沿用老经验授教新教材,过分强调学生自主适应初中学习,对学生“放手”太快,造成“帮扶式教学”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突然断层。初一的学生虽然已经步入初中,但是生理和心理上依然稚嫩。中学教师应提高衔接意识,主动研究中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系统,教学上要多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症状初探:过去总比现在好——环境适应不良学生小强说:初中生活太没有意思了。开学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学期了,我还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虽然我也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如小学时好;虽然也认识了一些新的同学和朋友,可我还是觉得很孤单、
5、无助。我怀念以前的生活,满脑子都是小学的老师和同学,常常想人要是一直长不大该多好。小强的心声在初一新生中极具代表性。初一新生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阶段,面对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新课程、新教法,心理上总有某种紧张感和好奇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例如: 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等。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等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学生常常将现在的老师同小学中印象深刻的教师相比,总觉得“不顺眼、不习惯”,从而“拒绝”新教师,产生“恋旧”心理。对症下药:新环境、新起点,需要增强信心和能力学生严重的恋旧心理,往往会成为他们在新环境中学习与交
6、往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应怎样克服恋旧心理,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呢?当个体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不安甚至恐惧,这是非常正常的。中学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走近老师、了解老师、理解老师,这是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一环。班主任老师可以新学期的第一个教师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相关的活动。如,举办“新老师,我了解”活动,把班级的学生按任课教师的多少平均分为几组,每组同学分别采访一位教师,事先拟定好采访的提纲,通过采访活动,了解各任课老师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业余生活,教师的教学理想、教学特长、教学风格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等等,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任课教师也可以
7、利用班会活动和全班同学交流。这样的活动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平等、友好和合作的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从而尽快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教育反思:心理学上有“首因效应”之说。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然而,有些中学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甚至教了一年还不知道学生的姓名,这无形之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