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88305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7
《初中语文 文摘(职场)“职业”一点儿,不要“崇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职业”一点儿,不要“崇高”前段时间,看到某杂志记者写的一条长微博,他把平媒记者的岗位比喻成“朝阳产业的黄昏岗位”,他说十年前平媒记者还是“无冕之王”,十年后已经成了“新闻民工”。精神沦落的背后,是收入的失落。对于绝大多数市场都市类平媒的从业者而言,这样的描述也算准确。 十年前从机关辞职到一家省级都市类媒体工作。辞职前朋友关心新工作的收入,我说三四千吧。朋友继续问,那到底三千还是四千?我明白他的意思,那时候我在机关一个月的收入也刚刚一千出头,“三四千”中不确定的那点差距,已经超过了我一个月的收入。朋友咋舌,真有那么高? 那时候从事媒体还真是有优越感啊。和身边的坐机关的、当老师的同
2、学相比,我每个月的收入轻轻松松能比他们多出将近两千元。但这种优越感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两三年之后,那些在机关里谋事的在学校里教书的同学,收入蹭蹭往上涨,而我的收入还雷打不动地维持原有水平。人就是这样,收入少了,说话的底气不比从前,聚会时再没人吆喝你去买单了。虽说买单不是什么好事,但它至少证明着一些什么东西,除了个人品性的大方之外,它更能说明你买单越积极,活得可能越成功。没办法,标准就是这么“世俗”。 当其他同学的收入远不如你的时候,还能“顾影自怜”地认为自己活得像个小白领;当别人的收入直线上升而自己原地不动时,失落感油然而起。收入境况每日愈下,总要想着办法改变。身边的同事也有继续跳
3、槽的,比如跳回机关或者跳到其他更稳定收入更高的单位,这一来得靠资源,二来还得有机会。我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关键是,自己还喜欢着媒体工作。或者说,除了做媒体,也不知道自己还适合做什么。 只不过再回头想想,现在的“喜欢”和刚入职时的“喜欢”,已决然不同。收入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毕竟收入有时候也事关“尊严”,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工作了多年之后,媒体人在自己心中早就“祛魅”了。 那些年总是觉得媒体比任何行业都正义,他们揭批社会黑暗,报道真相。那些年也总觉得媒体人很有武侠小说里江湖侠士的范儿。可是现在,越来越不喜欢“江湖人士”了,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他们强调自己的话语权,他们
4、也并不总是按规则出牌,他们也会利用职务之便钻社会空子。 去年有一段时间,美剧《新闻编辑室》在国内蹿红,还有国产电影《搜索》也一度被热议,围观者总是将媒体人看作正义的化身,认为他们从不僭越社会规则。可是,有些媒体从业者虽然经常批评社会潜规则,他们在看病时也会托关系找医生,孩子上学时也会求助条线记者争取能上好学校,甚至还会利用自己的职业资源为自家人谋私利。而这些记者,也常在媒体上抨击社会潜规则。我们在批评权力寻租时,很少考虑到,自己利用职业资源优势对社会规则的破坏,是不是也是一种寻租?我们也批评其他行业的职业福利。可事实上,在一些景点,我们也可以凭借记者证免票参观,这难道不算职业福利么
5、? 有时候我会把这种情况看作是一种分裂,自我分裂。个体很多时候难免处于“自我分裂”状态,偶尔会自我忏悔,却总能找到各种理由平衡自己:要生存就先适应已有的社会规则,之后再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对正义公平的诉求,慢慢改变社会规则。在这样原谅自己的过程中,其实对潜规则的每一步适应,势必加大将来改变社会潜规则的难度。这道理谁都懂,但你不由自主依旧要适应。 想起了一个在网上流行很久的段子,“我们恨贪官,又拼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
6、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2 有时候和人寒暄,对方一听说你是媒体的,张口就来“哎呀,你们可是无冕之王啊?”如果对方的“恭维”是真诚的,那我会感觉非常“臊”。一来觉得自己“被崇高”了,二来不喜欢对方“自我矮化”,轻易把一个职业崇高化。 媒体之外。被崇高的行业还有很多,比如,把教师当作“人类工程师”,把医生当作“白衣天使”,把公务员当作“人民的公仆”。其实我们哪里需要那么多“崇高”的行业,大家需要做的,只是能更好地“职业”一些就够了,在自己的职业准则内更多一些“职业”的色彩,这比“标签美化”实用多了。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