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20330
大小:837.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06
《小区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RFID).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序号: 编码: 2010年学生科研课题论文 作品名称: 基于RFID的局域物联网系统开发 作品类别: B 类别:A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B科技发明制作C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与社会调查报告 基于RFID的局域物联网系统的开发摘要“基于RFID局域物联网系统开发”是以RFID技术(射频技术)为技术核心,以物联网系统为研究方向,运用包括RFID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最终实现对现实生活中重要实物的高效管理及信息共享的
2、研究课题。本小组联系课题要求,确立以RFID技术实现小区车辆出入智能化管理为课题研究模型,将建立“小区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作为此次科研内容。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许许多多的智能化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由调查研究发现许多的小区在停车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方便有效的在局域网平台上实现小区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我们将利用RFID的便捷性、唯一性给小区的车辆管理提供方便性、安全性。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RFID技术建立小区车辆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小区车辆管理的高效化、便捷化和安全化。关键字:射频识别,物联网,CY-R031A,小区车辆管理。RFID技术简介及工作原理
3、1.1RFID技术简介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电子标签: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阅读器:即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
4、天线。天线:其作用是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1.2RFID工作原理和相关原理知识射频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计算机通信网络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结构框图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标签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标签内置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送到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对标签
5、进行操作。1.3RFID系统的基本模型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祸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藕合,在藕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的交换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图小区车辆管理系统概述2.1小区车辆管理系模型小区车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放置在停车场出入口的读写器,一个控制中心,一个数据库,和大量车卡,其模型如下图:授权车辆读卡器控制中心读卡器授权车辆2.2工作原理:控制中心通常是一台运行了停车场管理系统软件的计算机,除了在发卡和销卡时需要一位管理员人工干预以外,其他时候可自动运行,通过与之连接的读写器,控制中心可掌握任何时刻进出
6、停车场的车辆并在后台进行处理,包括开关出入口的闸机,车辆计费以及车辆状态统计和显示等。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界面方便地使用和查看这些数据。车载卡,使用RFID系统的停车场需要为每部车辆发放一个RFID标签车载卡。一辆车首先需要去控制中心注册并领取一张未联其他车辆的车卡,此时,控制中心将该车辆登录进数据库,成为一条主数据,并和车卡上的身份代码建立关联。一旦这样的关联建立后,车卡即可认为代表该车辆。在停车场出入口放置读写器。读写器每隔固定时间发送询问信号,如果此时正好有车辆需要出入库,则该车辆上的标签返回它的身份代码。如上图所示,车辆在读写器前经过,读写器读取到标签身份后提交给后台控
7、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将标签身份代码和数据库进行对比,决定是否开轧放行。由于大部分操作可由RFID系统结合控制中心计算机自动完成,停车场可节省不少人力资源。另外,在停车计费和车辆出入库状态统计方面,停车场管理系统也可提供优秀的解决方案。CY-R031A桌面读写器及S50非接触式IC资料介绍3.1器件的选择该课题是基于RFID的局域物联网系统的开发,题目范围很大。由于我们着重研究其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的简单应用,所以我们就建立一个基本的模型对其展开研究讨论,该模型是小区车辆管理系统。考虑到RFID读写设备的读写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