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01.pdf

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01.pdf

ID:52964042

大小:2.08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20-04-04

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01.pdf_第1页
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01.pdf_第2页
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01.pdf_第3页
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01.pdf_第4页
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01.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01.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设计规范要求在软件中的实现及设计参数的合理确定李云贵内容1、结构整体性能控制2、作用效应的计算与调整3、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4、设计参数的选取内容1、层刚度比控制2、周期比的控制3、位移比的控制4、剪重比的控制5、结构薄弱层验算6、结构的二阶效应1、层刚度比控制F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F新高规的4.4.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F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

2、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F新高规的10.2.3条规定,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E的规定。FE.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FE.0.2底部为多于一层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等效侧向刚度比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e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1.1层刚度比计算方法

3、F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K=(CGA+GA)/hiiciciwiwiiF高规附录E.0.2建议的方法——剪弯刚度K=F/ΔiiiF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的计算方法:K=V/ΔiiuiF高位转换层刚度比高位转换层刚度比转换层△1△2P=1P=112HHab)计算模型1--转换层及下部结构)计算模型2--转换层上部结构11=∑KiKi1.2层刚度比算例比较层号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刚度(E1)刚度(均布)刚度(集中)100.50.1560.3340.3020.46291.01.00.8300.7

4、610.94381.01.00.9120.9040.95971.01.00.9520.9360.96461.01.00.9500.9370.95551.01.00.9330.9140.93141.01.00.8830.8570.87731.01.00.7660.7370.75721.01.00.4320.4150.42911.01.01.0001.0001.0001层刚度1.47E72.68E74.27E64.76E64.032E6剪切刚度高规附录E.0.1建议的方法——剪切刚度K=(CGA+GA)/hiiciciwiwiiF

5、计算简单F不能考虑有支撑的情况F不能考虑剪力墙动口高度的变化剪弯刚度产生单位位移所需要的水平力K=F/ΔiiiF计算较繁琐F适用于所有情况F计算模型值得商讨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的计算方法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K=V/ΔiiUiF计算简单F概念简单F剪力和位移的取值得商讨VjΔj1.3存在的问题¾层抗侧移刚度的基本概念?¾层抗侧移刚度计算的力学模型?¾层抗侧移刚度有关的限制指标?层刚度比控制——目前的应用F算法一:剪切刚度F判断地下室嵌固点F一层转换结构的刚度比F上海地区钢筋混凝土结构F算法二:剪弯刚

6、度F多层转换结构的刚度比F算法三:抗震规范算法F一般情况建议方法2.周期比的控制F高层规程第4.3.5条,要求: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2.1周期比的验算¢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大震下的扭转效应。¢周期比,即: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的比值。¢程序计算出每个振型的侧振成份和扭振成份,通过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可以明确地区分振型的特征。¢周期最长的基本扭转振型对应

7、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Tt,周期最长的基本平动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侧振周期T1。知道了Tt和T1,即可验证其比值是否满足规范平动因子与扭转因子12212总振动能量E总=∑mi(ui+vi)+∑Jiθzi22122平动能量E平动=∑mi(ui+vi)212扭转能量E扭转=∑Jiθzi2平动因子α=EE平动平动总扭转因子α=EE平动平动总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11.574283.440.06(0.00+0.06)0.9421.452490.890.94(0.

8、00+0.94)0.0631.26650.451.00(1.00+0.00)0.0040.530290.560.03(0.00+0.03)0.9750.4025103.180.97(0.05+0.92)0.03第一振型为扭转60.374814.351.00(0.94+0.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