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闻王昌龄和夜雨寄北.ppt

复习闻王昌龄和夜雨寄北.ppt

ID:52420457

大小:83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06

复习闻王昌龄和夜雨寄北.ppt_第1页
复习闻王昌龄和夜雨寄北.ppt_第2页
复习闻王昌龄和夜雨寄北.ppt_第3页
复习闻王昌龄和夜雨寄北.ppt_第4页
复习闻王昌龄和夜雨寄北.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习闻王昌龄和夜雨寄北.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题解。(1)闻:听到,听说。(2)左迁:古人尊右卑左,即贬谪。(3)龙标:今黔阳。整体翻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遥寄此诗。2.作者。李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3.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黔阳)尉。题解与作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读诗品诗杨花落尽时候,子规鸟儿不住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

2、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儿随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感悟诗意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品诗欣赏杨花、子规2、作者在首句中运用“杨花”“子规”两种事物有何作用?借景抒情(或以景衬情),杨花落尽、子规哀啼增加了离别之人飘零离恨之感。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3、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

4、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品读欣赏1、诗中的“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有什么妙处。品读欣赏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2、赏析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小结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诗人身在异乡的孤寂情怀和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相逢的急切心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