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三.ppt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三.ppt

ID:52367764

大小:4.97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05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三.ppt_第1页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三.ppt_第2页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三.ppt_第3页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三.ppt_第4页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按额定避险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千焦/天·人,饮用水不少于1.5升/天·人。配备的自救器应为隔绝式,有效防护时间应不低于45分钟。2第三步第一步在常村煤矿N3采区布置救生舱和避难硐室,建立首个示范采区第二步在常村煤矿全矿井建立新型安全避险系统,建立全国首个“安全防护示范矿”在整个潞安集团推广“新型安全避险系统”,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4.4.1建设目标(三步走)第二步常村矿新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全部完成后,包括2座永久性固定避难硐室、5座临时性固定避难硐室,62台可移动式

2、救生舱,最终将实现覆盖井下当天当班全部970名作业人员的防护目标。4.4潞安集团常村煤矿避险系统建设实例3足够坚固,能够抵御外部如顶板冒落、瓦斯煤尘爆炸冲击能够将外部有害的气体环境、高温热环境隔绝能够监测空间内外环境状况,并能依靠通讯设备向外主动传递井下信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提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氧气、水、食物等舱体设计气密隔热内部设备内部空间4.4.2紧急避险体系的功能定位44.4.3潞安常村矿避险体系设置原则1.全面对接,互联互通矿井现有安全生产系统接入供电系统压风系统通讯系统避难空间安全防护设备空气供应设备内部动力供应设备监测监控、通讯设备各个避难空间(尤其救生舱和永久避难硐室

3、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形成防护系统的网络化,每一个固定避难硐室都能在灾变条件下成为井下的临时救援指挥中心。52.多级防护,独立运行当矿井各固有系统和网络因灾害、事故崩溃时,所有避难空间内都能形成独立运行、完整有效的维生系统,保证避险人员的生命安全。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2级防护)永久避难硐室(3级防护)临时避难硐室(2级防护)4.4.3潞安常村矿避险体系设置原则63.多点布置,全员覆盖新型安全避险系统将会根据井下的作业条件、巷道位置、劳动组织、人员分布情况多点布置不同规格的紧急避险空间和维生设施。确保全员覆盖井下每名矿工,使井下人人享有一个避险维生的防护空间。4.4.3潞安常村矿避险

4、体系设置原则7编号年龄时间间隔/min距离/m速度/m/min地点行走方式巷道照明1351105105轨道上山正常有2281117117轨道上山正常有3301106106轨道上山正常有4241151151皮带上山快速有5281138138皮带上山快速无6281125125皮带上山快速无73919898综采工作面正常无8261115115掘进工作面正常无9271110110掘进工作面正常无10331107107掘进工作面正常无平均速度(m/min)117.2实测表明,矿工在井下正常情况下行走平均速度为117m/min,考虑到井下发生事故时的复杂情况:行进速度考虑50%安全系数自救器

5、使用时间考虑50%安全系数最终确定距离设置小于500~1000m4.就近避难,迅速便捷4.4.3潞安常村矿避险体系设置原则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推进长度超过500米时,应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他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9生产班工作面人数巷道口人数巡回人员人数1443243根据各作业区域人员分布状况,确定避难空间布置综采作业区域安装回撤工作区域工作区域掘进作业区域检修班生产班315221119检修班生产班315221119检修班井下工作区域的

6、人员分布4.4.4避难所布置数量的确定10N3采区防护设施布置选址图永久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114.4.5救生舱在巷道中的布置方式12设备名称设置位置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井下人员人手一台,随身携带,为遇险人员提供第一时间的自救。可移动式救生舱设置在工作面的皮带顺槽内,可以移动,为综采、掘进和安装回撤工作面人员提供避难空间临时避难硐室设置位置:距离采掘工作地点较近;两道风门之间;可以利用原有的车场、水泵房、原有的支护、不变形的硐室。为工作面辅助工种和巷道工作人员提供避难空间。永久避难硐室设置位置:主运输巷;通风巷;回风巷;上下(山)巷道。为采区、主巷及井底车场人员提供避难空间。说明

7、火药库、燃油存储设施附近区域;采动变化大区域;容易积水、低洼区域不宜设置避险设施4.4.5不同避险设施的位置与避险流程13遇险人员避险流程遇险人员进入避难空间设备开启进行自救向外联络报告情况服从指挥等待救援遇险人员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其提供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个体防护,将构成第一级紧急避险;采掘工作面附近应设置移动式救生舱或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构成第二级区域避险;采区上下山附近或井底车场应建设能持续获得氧气、水,拥有通讯、环境监测等功能的固定式避难所,构成第三级避险。144.4.6井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