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pdf

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pdf

ID:52253784

大小:347.6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964-2013 小麦测产技术规范.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964—2013小麦测产技术规范TheTechnicalSpecificationofWheatYieldEstimation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964—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阜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田灵芝、汪新国、邢君、杨永华、陈峰、杨泽峰、王安庆、张贤菊、夏来修、汪家多、李福军、杨晓琴、欧明霞、王祥胜、李春明、赵炜、朱克响、张庆跃。IDB34/T1964—2013小麦测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灌浆速率、实际千粒重、监测点预产和测产、监测点实收测产、县市区面上理论测产、示范片理论测产、核心示范片实收测产的的取样方法及测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小麦苗情点、大面积生产及示范片测产验收。对综合评价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效果提供数据支撑,并对周边小麦主产省小麦测产具有借鉴作用。

3、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预计千粒重根据小麦长势及灌浆期间的气候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估计的千粒重(g)。2.2实际千粒重小麦收获后测得的千粒重(g)。2.3亩有效穗数2每亩单穗结实5粒以上的麦穗数(万/667m)。3监测点测产3.1灌浆速率测定3.1.1测定次数从4月30日开始,每隔5天监测1次,收获时监测最后一次。3.1.2取样方法于开花期分别标注生育进程一致的样点(6~7处),顺次在样点中随机抓取20穗进行测定。3.1.3测定方法1DB34/T1964—2013105℃烘籽粒1

4、5min杀青(第一、二期由于籽粒过小,不易脱粒,先对穗子杀青而后脱粒),70℃烘8h左右至恒重(放入干燥器冷却约30分钟至室温称重)测定籽粒干重,计算灌浆速率,按标准含水量13%折算千粒重。3.1.4灌浆速率计算灌浆速率(g/千粒·d)=(Gn+5-Gn)/5。其中:Gn+5——第(n+5)天的千粒干重(g);Gn——第n天千粒干重(g)。3.1.5千粒重折算千粒重(g)=[千粒干重(恒重)×(1-7%)]÷(1-13%)。测定结果记载见表A.1。3.2实际千粒重测定3.2.1定点测定小麦收获时分别

5、取回监测区(每个监测点设3个监测区,每个监测区为1个取样点)全部麦穗,脱粒晒干(标准含水量13%),每样点随机数籽粒1000粒(剔除不完全粒),测定千粒重,求平均值。测定结果记载见表A.2。3.2.2混样测定监测点小麦收获后自然晒干,随机取3份样品,每份样品数1000粒(剔除不完全粒),测定千粒重,求平均值。3.3监测点预产和测产3.3.1监测内容主要监测亩有效穗数及穗粒数。用监测品种常年千粒重(审定千粒重)进行预产,用预计千粒重(根据小麦长势及灌浆期间的气候条件预测的千粒重)进行测产。3.3.2取

6、样方法3.3.2.1亩有效穗数固定监测区用半径约0.5米的呼啦圈取样,数小麦穗数,剔除5粒以下的小穗,计算亩有效穗。3.3.2.2穗粒数固定监测区从根部随机抓取20穗小麦,剔除5粒以下的麦穗,数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3.3.3监测时间5月10日调查产量结构,进行预产,预产结果记载见表A.3。5月25日复查产量结构,进行测产,测产结果记载见表A.4。3.4监测点产量校正2DB34/T1964—2013小麦成熟时每个监测区(每个监测点设3个监测区)实收2㎡计产,3个样点产量平均,按含水量13%折算亩产量

7、,校正预产和测产结果。产量校正结果记载见表A.5。4面上测产4.1县市区面上理论测产4.1.1测定内容小麦大面积生产面上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及理论亩产量。4.1.2测定方法在测产区域内(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把小麦按好、中、差分成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选择10个田块,每个田块对角线法3点取样,每点用呼啦圈(半径约0.5米)随机套取样点,数麦穗,剔除5粒以下的小麦穗,计算亩有效穗数;在样点中随机从基部抓20个麦穗(剔除5粒以下的小麦穗)数粒数,计算穗粒数;按品种特性并结合灌浆期间气候条件预测

8、千粒重,计算每种类型田块的平均产量(算术平均)。根据各类型田块所占比重,计算当地小麦平均亩产量(加权平均),测产结果记载见表A.6。4.1.3测定时间5月25日。4.1.4产量计算4.1.4.1算术平均亩产量22-6理论产量(kg/667m)=每667m穗数(穗)×每穗粒数(粒)×千粒重(g)×10×85%(算术平均)4.1.4.2加权平均亩产量4.1.4.2.1亩穗数(加权)2亩穗数(万/667m)=[(“好”的亩穗数ד好”的面积)+(“中”的亩穗数ד中”的面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