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6903
大小:3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高三月考材料题----高考地理题库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科综合2010.0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Ⅰ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2.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图1是“世界局部地区图”,一艘海轮从甲地
2、出发驶往丁地。此时图中PQ线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据此完成1—2题。1.当日,甲地与丁地相比A.正午太阳高度小B.白昼时间长C.自转线速度小D.日出方位不同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山脉位于板块生长边界B.轮船经过乙处海峡时逆风逆水C.甲地和丁地气候类型相同D.丙地很适宜种植水稻图2是“某山地海拔高度与植物生长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太阳辐射量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植物生长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3—4题。..图23.与图中①②③④曲线对应正确的是...A.①—年太阳辐射量B.②—年平均气温......C.
3、③—植物生长量D.④—年降水量...4.②曲线在2500米左右有明显弯曲变化,....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地面状况B.大气环流C.地形坡度D.牧业发展P2P1GP3P4MN40102030图3图3中,M、N、G分别为原料地、能源地和市场。P1点是某企业生产产品的运费最低点和劳动力费用最高点,以P1为圆心的同心圆是该企业的等运费线(单位:元)。表1是该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单位:元)。据此完成5—6题。826152055.若仅从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成本考虑,企业厂址应选择A.P1点B.P2点C.P3点D.P4点表16.若企业的厂址
4、选择在P4,则该企业可能是地点P1P2P3P4劳动力费用50422820A.印刷厂B.制糖厂C.电子元件厂D.电解铝厂图4为“某河流河床、水位变化及其流域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7—8题。7.该河枯水期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A.12—1月B.3—4月C.6—7月D.9—10月图40(mm)102030100200(℃)1月4月7月10月洪水期水位枯水期水位2000年1980年1990年8.关于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洪水的发生频率逐渐降低C.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第Ⅱ卷(必做1
5、10分+选做30分,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11大题。其中26—29题为必做部分,30—37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一道试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必做部分】26.(25分)读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探索中
6、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新模式和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图6“皖江城市带分布图”、图7“皖江城市带及其周边等高线示意图”图7图6(1)根据图6、图7,说出皖江城市带的分布特点。(3分)(2)分析皖江城市带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有利条件。(6分)材料三表2—该地区某年年降水量和蒸发量比较表(单位:mm)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量37517510111918317612284565330蒸发量2126588710312414216710648[来源:学科网]3523(3)据表说出6—8月份期间该区
7、域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并分析其成因。(8分)图82材料四图8“安徽省耕地面积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图”(4)据图说明安徽省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并阐述该省耕地持续利用的对策。(8分)28.(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2005—2008年居民消费率、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比较(图9)图9注:2008年居民消费率,发达国家平均为70.1%,发展中国家平均为54.7%。材料二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部需求仍旧疲软。同时,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在一些常规制造业已经有产能过剩现象,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也有
8、类似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而城镇化是重要选择。专家指出,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和就业,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材料三党对城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