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pt

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pt

ID:52160833

大小:15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4-01

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pt_第1页
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pt_第2页
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pt_第3页
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pt_第4页
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6讲: 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曹柬一、对偶问题的提出例1:习题3-1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A、B两种原材料的消耗和各种资源的限制量,如下表所示。该工厂每生产一件甲产品可获利2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可获利3元,问应如何安排计划使该工厂获利最多?甲乙资源限量设备(台时)128原材料A(kg)4016原材料B(kg)0412例2:习题3-2对于例1,假设该工厂的决策者决定不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而是将所有资源外售。你作为一个收购

2、者,该如何决策来购买这些资源?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设有LP问题(P)的数学模型为:(P):maxZ=CXs.t.AX≤bX≥0则称(D)是(P)的对偶问题,(P)是原问题式中:设另一个LP问题(D)的数学模型为:s.t.YA≥CY≥0(D):minω=Yb式中: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P):maxZ=CXs.t.AX≤bX≥0(P)和(D)具有对称性,即互为对偶上述两种形式称为LP问题的对称形式,请不要混淆对称形式和标准形式s.t.YA≥CY≥0(D):minω=Yb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例

3、3:写出下述LP问题的对偶问题maxZ=2x1-3x2+4x3s.t.2x1+3x2-5x3≥23x1+x2+7x3≤3-x1+4x2+6x3≥5x1,x2,x3≥0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二、非对称形式的原-对偶问题关系例4(P33):求下述LP问题的对偶问题maxZ=c1x1+c2x2+c3x3s.t.a11x1+a12x2+a13x3≤b1a21x1+a22x2+a23x3=b2a31x1+a32x2+a33x3≥b3x1≥0,x2≤0,x3无约束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可根据以下规则求LP问题的对偶

4、问题,分3步骤(P34表3-3)若(P)为max型,则(D)为min型,反之亦然;同时,(P):bT=(D):C;(P):AT=(D):A;(P):CT=(D):b(D)中约束条件取向规则:(P)的第j个变量xj对应于(D)的第j个约束式若(P)为max型,且xj≤0,则(D)的第j个约束式取向为“≤”若(P)为min型,且xj≤0,则(D)的第j个约束式取向为“≥”若(P)中的xj无约束,则(D)中的第j个约束式取向为“=”其余情况与对称形式相同(D)中变量取值规则:(P)的第i个约束式对应于(D)的第i个变量yi若(P

5、)为max型,且第i个约束式取向为“≥”,则yi≤0若(P)为min型,且第i个约束式取向为“≤”,则yi≤0若(P)中的第i个约束式为等式,则yi无约束其余情况与对称形式相同(P)中约束式为对称形式,则(D)中相应变量为对称形式;(P)中约束式为非对称形式,则(D)中相应变量为非对称形式;(P)中变量为对称形式,则(D)中相应约束式为对称形式;(P)中变量为非对称形式,则(D)中相应约束式为非对称形式;对称的变量与对称的约束式相对应!不对称的变量与不对称的约束式相对应!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对称对应对称,不对称

6、对应不对称!例5:求下述LP问题的对偶问题maxZ=-7x1+14x2+3x3s.t.x1+6x2+28x3≤52x1-3x2+17x3=-6-x1+x2-4x3≥7x1≥0,x2≤0,x3无约束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例6:求下述LP问题的对偶问题maxZ=2x1-3x2+4x3s.t.2x1+3x2-5x3≥23x1+x2+7x3=3-x1+4x2+6x3=5x1,x2≥0,x3≤0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习题3-3(1,3)maxZ=2x1+3x2-5x3+x4s.t.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

7、(P):maxZ=CXs.t.AX≤bX≥0s.t.YA≥CY≥0(D):minω=Yb给定一对对称型对偶问题:有如下5个定理:定理1(对称性定理):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三、对偶问题的基本性质(1)定理2(弱对偶定理):设和分别是(P)和(D)的可行解,则必有推论1:若和分别是(P)和(D)的可行解,则是(D)的minω的下界,是(P)的maxZ的上界推论2:在一对(P)和(D)中,若其中一个问题可行,但目标函数无界,则另一个问题无可行解推论3:在一对(P)和(D)中,若一个问题有可行解,

8、而另一个问题无可行解,则有可行解的问题无界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例1:试证如下LP问题无界maxZ=x1+2x2s.t.-x1+x2+x3≤2-2x1+x2-x3≤1x1,x2,x3≥0运筹学第6讲:对偶问题的基本概念定理3(最优性判别定理):若X*和Y*分别是(P)和(D)的可行解,且CX*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