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09862
大小:115.32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2
《建筑结构类型综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结构类型综述张莹莹重庆交通大学建筑土木学院摘要: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和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近年来又推出了多种结构类型。如配筋砌体结构、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混凝土、新型竹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等等。本着“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结构设计原则,对近几年出现的各种新型建筑结构形式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这些新型结构形式的发展情况,以求能推广和应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关键词:新型;建筑;结构;建筑业;综述1引言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
2、之一,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筑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近年来,虽然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着,但面对我国各种资源相对缺乏,人口众多的实际国情,建筑业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建筑工业化程度较差,建筑业结构形式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也不高,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过大等。为了改善建筑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发展适合我国国情且可以充分应用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现就对一些当今应用比较普遍的建筑结构体系作简要总结。2配筋砌体结构过去的砌体结构以砖石等作为主要材料,与水泥和钢材相比具有价格便宜,就地取材方便的有点,但由于它的低强度,自
3、重大,材料消耗多,抗震性能差的缺陷,使其应用日益减少,使用时常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弥补改进。配筋砌体主要是指在空心砌块砌体中加构造柱水平拉结筋或芯柱:使其同时具备无筋砌体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3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3.1钢一混凝土组合粱我们常将通过抗剪连接件把钢梁和混凝土翼板稳定连接在一起的横向承重构件称为钢一混凝土组合梁,它们在共同受载时不产生相对滑移,把钢材抗拉和混凝土抗压的特性完美结合。钢梁以混凝土板作为侧向支撑以增强其稳定性。3.2钢管混凝土把混凝土浇筑在钢管中得到的组合构件称为钢管混凝土,根据钢管截面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多边形等形式。钢管
4、的套箍作用使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处于三向受压状态,这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塑性及韧性。同时,钢管在内部混凝土的支撑下,降低了局部屈曲的可能性,且构件整体性能有所提高。4短肢剪力墙短肢剪力墙主要布置在间隔墙的交点处,也称短肢抗震墙,简称短肢墙。其截面形式常见的有T形、L形、z形、十字形、一字形等。墙板比一般采用剪力墙的短,。由于短肢墙形式灵活多样,故普遍用于中高层上,常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置在楼梯、电梯间的中部竖向交通区,组成一个承受抗侧力和竖向荷载的相对完整的核心筒体。短肢剪力墙是一种强肢弱梁型结构,其墙肢较短、开洞较大、连梁截面高度较小。
5、5异形柱框轻结构体系异形柱框轻结构体系主要是由异形fT形、L形、十字形)柱组成的框架,它与传统矩形截面柱不同。它是由兼具保温、隔热、节能作用的轻质墙作为的围护墙主要用于多层及中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由于室内柱楞不凸出,在节省建筑空间的同时、还可起到增大观看视角和使用面积的效果。6筒体结构筒体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是由一个或数个筒体(密柱框架或剪力墙组成)组成,有核心筒结构和框筒结构,在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上常可一窥其样。核心筒结构是底端固定而顶端自由,竖向放置的薄壁筒状结构,水平截面为单孔或多孔的箱形截面,一般由布置在电梯问、楼梯间及设备管
6、线井道四周的钢筋混凝土墙所组成。它是一个空间受力结构,承受来自水平方向的侧向力和竖向荷载。7膜结构膜结构是通过一定方式用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及辅助结构,使膜结构内部产生一定预张应力控制下的某种空间形态。作为承受一定外荷载作用且覆盖结构或建筑物主体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现已拓展到景观及房屋建筑,不仅用于常见的体育或展览建筑。8索承网壳结构索承单层网壳结构的组成包括上层单层网壳和下层环索、斜索和竖杆,索由网壳节点连接到悬挂于单层球面网壳的竖杆的下端。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了索承穹顶结构与单层网壳的优点,又弥补了彼此的不足,相得益彰。索承网壳结构是一种目前大跨空间结构
7、较好的结构体系。它设计满足“安全、合理、先进、经济”的基本原则,且节能减排,有利于经济循环和可持续性发虔。9结语目前,人们对住宅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结构形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满足人们住宅的需求,实现住宅可持续发展,同时响应国家对于新型结构体系的相关政策,应该开发在施工简单的同时兼具造价低且保温隔音及抗震性好等优点的结构住宅体系。目前,新型结构体系的种类正趋于多元化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新型结构体系的同时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结构体系,以缩短与先进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参考文献:[1】刘志峰.促进住宅产业可持续化发展[J
8、】.城市开发,2005(2):26~27.【2】张秀丽李,升才.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