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00550
大小:1.02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31
《《级语文浣溪沙》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浣溪沙苏轼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
2、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你会吗?1.根据书下注释翻译整首诗。2.勾画重点词。3.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②兰溪,水名。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③兰芽:兰草的嫩芽。④浸溪:泡在溪水中。⑤萧萧,同潇潇,雨声。⑥子规,杜鹃的别名。⑦无再少:没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⑧休将,不要。⑨白发,指老年。⑩唱黄鸡:白居易《醉酒》诗有“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注释:山下兰芽短浸溪,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
3、规啼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间清沙小路干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叫。谁说人老了没法再回到青少年时代?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地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了解写作背景,分析本词的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时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1.这首词上阙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作
4、者在这首词中表现出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性格?3.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问题探讨兰芽浸溪图松间沙路图暮雨子规图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下阕抒情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映衬。表现出苏轼执著的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词的小序交待了作词背景。情、景、理交融兰芽浸溪图松间沙路图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
5、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根据结构分析图,说说你对这首词上阙的理解。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这首词的下阙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出作者怎样的精神世界?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这种执著的生活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性格?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词表达的主旨.这
6、首词抒写了作者面对清新春景的愉悦心情,作者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全词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这首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近千年来,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说说你读了着首词的感受。词牌知识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
7、《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课后练习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
8、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从哲理方面: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从作者的情感方面: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