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93553
大小:466.6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31
《《浅论孔子的思想》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孔子的思想-----仁高二四班第2小组仁的思想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方法:“忠恕”之道(《论语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人的思想含义1.仁与人2.仁与爱人3.仁与孝4.仁与知5.仁与天6.仁的政治内容二,求仁
2、的方法--中庸之道1.能近取譬2.克己复礼三,意义一,人的思想含义1.仁与人2.仁与爱人3.仁与孝4.仁与知5.仁与天6.仁的政治内容索引页一-1、仁与人孔子关心的核心是“人”的问题,而“仁”又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故“仁”的核心问题也应是“人”的问题。《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首先要将人与动物区分开要维护人的尊严,爱惜人的生命。孔子将“仁”看做人的内在德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仁”是其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因此“仁”是围绕人的内在要求。一-2、人与爱人“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这是对“仁”的精神的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仁‘的最初表现。“厩焚。子退潮,曰:‘伤人乎
3、?’不问马。”“仁”即“爱人”,正因如此,在人与马同时受伤的情况下当然要首先关心人一-3、仁与孝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论语》中也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谈论孝的言论。孔子认为孝是丰富而又深刻的伦理思想,他对人道原则的具体展开就是从孝开始,所以孝也被认为是“仁”的真正起点和基础。人最先受到父母之爱,因此也应抱之以爱,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亲情。孔子眼中的孝并不是简单的赡养父母,重要的是对父母敬。“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既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孔子看来,孝并不只是替父母代劳,而是总能和颜悦色的对待父母。通过敬经一步提高了孝的伦理高度。
4、一-4、仁与知仁者安仁,知者利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由此看出,“知”是人的基础,有了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实行“仁”。“知”是“仁”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在孔子看来,“知”也是有局限性的,所以还强调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它,要在行动上合于礼,否则人民便不会尊重,结果也会不好。综上所述,从整个过程来看,“仁”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知”一直在服务于“仁”。一-5、仁与天在《论语》孔子一方面主张“知天命”,另一方面又提出“畏天命”。“畏”乃敬畏之意,不是单纯的恐惧,孔子只是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价值关系,自然界赋予人以神圣的使命即天命,而人类以完成这种使命为
5、其生命的终极关怀。所以,孔子对天命,天道所采取的敬畏态度,实际上是对自己内在的人格世界中无限的道德追求责任的一种敬畏态度。一-6、哲学的政治内容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当体察民情,他反对施行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二,求仁的方法--中庸之道1.能近取譬2.克己复礼索引页二-1、能近取譬指的是以己为喻,推己及人。包括忠和恕两方面。在论语中也有所指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2、克己复礼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表明,在孔子眼中“仁”与“礼”是相辅相成的。由此可见
6、,“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轴心。三,意义积极意义: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爱护人民是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的表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消极影响:仁必须与礼、义相结合,必须为封建的生产关系服务,带有局限性和封建性,阻碍了社会的前进,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提倡严格的等级制度,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要实副其“名”)索引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