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44519
大小:81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31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曲中“怒”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这道题属于什么题型?古诗词鉴赏中考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上杭五中邱胜勤2017年6月6日了解中考常见题型1.画面描述(情景描述)2.品味炼字3.名句赏析学习目标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想象描述诗的画面;赏析关键字词;在同一句子里,理解品味炼字题向写景(物)名句赏析题的变换。画面描述(情景描述)考题表述:(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
2、进行描绘。画面描述例题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画面描述例题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莺:早出生的黄莺树:向阳的树木 燕:刚会飞的燕子 泥:春天的泥粒。4.描画面。1.找景物::莺、树、燕、泥;2.加饰语:3.展联想串景物:(早)莺、(暖)树、(新)燕、(春)泥;注意步骤:几只早出生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画面描述方法总结1.找
3、全景物(意象),理解大意。2.在景物(意象)前面加修饰语。3.展开联想想象,串联景物。4.用生动、流畅的语言描述画面。答题范式:找景物+加饰语+展联想串景物+描画面品味炼字考题表述:(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品味炼字题前人评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请你说说为什么。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步骤一:释含义。步骤三:点情境。因为“见”字是不经意
4、的看。“见”这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不是有意去“望”南山,而是无意所“见”。步骤二:析手法点内容品味炼字题品味炼字方法总结步骤一:解释该字本身及在此语境中的含义。步骤二:分析该字用了什么特殊手法,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等角度入手分析。点出该字写出了什么内容。步骤三: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范式:释含义+析手法点内容+点情境1.(解释该字本身及在句中描述的景象)2.(分析该字的手法,点出该字所写的内容)3.(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5、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品味炼字牛刀小试“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搔”字用的极好,请作简要赏析。步骤三: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品味炼字牛刀小试步骤一:“搔”是挠的意思。步骤二: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白发也越挠越短,连发簪也要插不上了。在同一句子里,品味炼字题向写景名句赏析题的变换(注:哲理句名句答题范式:理解句意+揭示的哲理,给人的启示抒怀句名句答题范式:抒怀方式+抒发的情感)句是由字词组成的,抓住了关键字词的赏析,也就抓住了这个句子的亮点。因此在同一句里,品味炼字题向写景(物)名
6、句题的变换是容易的、可行的。为便于记忆,如果结合现代文记叙类阅读赏析题的答题范式,我们可表述为:切入点(即赏析角度)+表达效果+内容+情感。这与品味炼字的答题范式“释含义+析手法点内容+点情境”是大同小异的。这样,我们把古诗词品味炼字题、现代文记叙类阅读赏析题、古诗词名句(写景、物)的答题技巧融为一体,便于记忆,提高了复习效果。把“‘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搔’字用的极好,请作简要赏析”这一题目变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么理解?”。步骤三: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品味炼字题向写景名句赏析题的变换步骤一:“搔”是挠的
7、意思。步骤二: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白发也越挠越短,连发簪也要插不上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品味炼字题向写景名句赏析题的变换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步骤一:释含义。步骤三:点情境。因为“见”字是不经意的看。“见”这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不是有意去“望”南山,而是无意所“见”。步骤二:析手法点内容品味炼字题向写景名句赏析题的变换例2:把“前人评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中的‘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