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00013
大小:270.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3-28
《高二语文《大学2》(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节选《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两篇,宋朱熹为其做了章句,为《论语》《孟子》做了集注,合编为《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儒家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大学》《中庸》成为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成为了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一直沿袭到明清,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许多语句成为了尽人皆知的名言警句,到现在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程颢说:“《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
2、则庶乎其不差矣。”他认为,这是一本教人怎样修习道德的入门的著作。“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是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
3、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中,把“亲民”写做“新民”,把“新民”的意思解释为推己及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使别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人。“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
4、体到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的施教主张。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心环节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心环节基础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
5、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程子“格物”是“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大学章句集注》),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大学章句集注》),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探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格物、致知被认为是“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是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
6、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慎独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方法,注重的是内在善的动机和外在善的表现的一致。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的偏向。诚实、不自欺后,还要端正内心,防止“欲动情胜”的情况出现。“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修身”是“八条目”之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
7、础。“修身”是“八条目”之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齐家与身修的内在联系在于,如果不能身修,内心就有所偏颇,内心有了偏颇,就无法处理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大学》把家教与国治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到一起,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一贯特点。儒家一贯提倡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子孝、弟悌、父慈,倘若每家都做到了孝、悌、慈,并且把孝、悌、慈运用到处理“国”与“天下”的各种关系上,也就自然能够实现国治、天下平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8、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