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132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5
《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环境保护措施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环境保护措施思索 【摘要】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针对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规划、分步骤地推进。低碳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涉及到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内容,为了有效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入手,构建起全面切实可行的低碳城市建设模式。为此,文章提出了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环境保护措施的思考。【关键词】低碳城市环境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TF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发展低碳城市是开拓新型城市发展理论和规划理论的有利契机,是寻找
2、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激发城市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契机。建设低碳城市,需要结合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实践和我国的发展特点,分析低碳城市建设的原则和特点,并着重讨论建设低碳城市所必需的环保措施。一、低碳城市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61、城市脆弱性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凸现并加强。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3.5倍,而超过75%的温室气体从城市产生。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承载的人口数量、工作机会、城市各产业创造的
3、财富、城市能源的消耗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城市因此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焦点所在。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工业、建筑和交通是城市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在城市中,能源利用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音、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虽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还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受城市规划、公共交通配套建设、机动车保有量和尾气排放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
4、空气的第一大污染源。二、低碳城市建设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低碳城市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因地制宜地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必须考虑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发展状况,明确不同的城市低碳化发展道路。6另一方面,不同的城市空间类型也需要相应的规划应对和侧重。城市中不同地区的功能、开发建设强度、建筑空间形态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必须实施有针对性的低碳化措施。城市中心区一般是城市居民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开发建设强度高、能源消耗大的地区,可以通过合理组织用地和建筑物布局,控制适当的开发强度,并针对不同
5、情况采用能源集中供给、能源再利用及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等手段来达到综合降低碳排放的目的。城市工业区汇集了城市中大多数的工业企业,是城市低碳化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可以通过分析不同产业类型,采取集中布局、能源集中供给、环保和回收装置集中利用,以及鼓励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措施。生活居住区则以消费环节的碳排放为主,低碳对策可以从建立新型生活模式以及采用相适应的空间组织等方面开展。三、低碳城市建筑措施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有效利用能源,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已是城市重点工作内容,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
6、的低碳经济不谋而合。建设低碳城市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要明确低碳城市的内涵,对低碳城市进行概念界定,并且科学地界定城市发展边界,高效地利用土地和能源。在区域环境和资源约束前导性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和考评体系之中。、6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由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带有刚性的性质,一旦形成和实施就很难改变,因而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应该使城市经济具有蓬勃发展的活力、清洁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的工业
7、产业布局应低碳化、循环化。城市是经济增长的重点,新型的工业布局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供就业机会。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低碳城市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利用。中国的经济结构势必要改变,重点目标是改变现有的资源的高投入、高污染和低效率的模式,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能源”。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和主导的交通模式。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
8、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当前,人们对绿色建筑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比如绿色建筑是昂贵的建筑,是形式呆板的建筑,是仅有绿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