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81019
大小:1.90 MB
页数:58页
时间:2020-03-08
《铸件成形原理 教学课件 作者 祖方遒 第4章 单相合金凝固.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铸件成形原理第3章所讨论的液-固相变及其形核与生长的内容多以纯金属为对象,但在金属铸造生产及材料凝固研究中,涉及对象大多为合金。对于合金凝固而言,液-固转变的平衡温度不再是固定温度Tm(除了二元合金的特殊成分点,如共晶点、包晶点的情况仍为固定温度外),而是发生在平衡相图上由液相线及固相线所确定的某一温度区间。合金开始结晶的平衡温度则为对应成分的液相线温度TL,且随着凝固的进行由于液相成分的变化,TL也在发生改变。第4章 单相合金凝固另一方面,合金凝固大多为多相组织(除了组元间无限互溶的匀晶合金以及端际固溶体合金以外),这
2、比纯金属的单相组织凝固要复杂。当然,多相合金的凝固通常是从单相固溶体开始的,故单相固溶体凝固的内容对多相合金也十分重要。本章将介绍单相固溶体凝固,共晶以及包晶多相合金的凝固内容将在第5章介绍。第4章 单相合金凝固4.1 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4.2 合金凝固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4.3 成分过冷对合金单相固溶体结晶形态的影响第4章 单相合金凝固4.1 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4.1.1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4.1.2 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4.1.3 固相无扩散而液相充分混合均匀的溶质再分配4.1.4 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只有
3、有限扩散的溶质再分配4.1.5 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的溶质再分配4.1.1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1.K0的定义及其意义2.液-固界面局部平衡假设1.K0的定义及其意义图4-1 平衡分配系数2.液-固界面局部平衡假设在实际凝固过程中,溶质原子在固、液两相中的扩散速度有限,在界面两侧两相大范围内的成分不可能达到均匀。因此,随着温度下降,C*S及C*L也不可能按平衡相图的液相线及固相线变化,故凝固过程的实际溶质分配系数与K0有较大差别。而且,凝固速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这种差别也会随之更显著。尽管如此,凝固理论认为
4、,在通常凝固条件下(在冷却速率处于103℃/s范围内的非“快速凝固”情况[1]),界面处液、固两相的成分始终处于局部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给定合金,无论界面前沿溶质富集的程度如何,两侧的C*S及C*L值仍符合相应平衡相图,且C*S及C*L的比值在任一瞬时仍等于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此即凝固界面的“局部平衡假设”。这一假设是本节讨论溶质再分配的前提,也是以后一系列常规凝固过程研究工作及其理论计算的基础。4.1.2 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图4-2 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a)开始凝固 b)温度时的凝固 c)凝固完毕
5、 d)相图4.1.3 固相无扩散而液相充分混合均匀的溶质再分配图4-3 液相充分混合均匀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a)开始凝固 b)温度时的凝固 c)凝固完毕 d)相图4.1.4 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只有有限扩散的溶质再分配(1)最初过渡区 根据图4-4d所示,T=TL时,析出固相成分为C*=K0C0,多余溶质排向液相。(2)稳定状态区 当固相凝固排出的溶质原子等于液相中扩散离开界面的原子数量时,即进入稳定状态。(3)最后过渡区 到了凝固后期剩下液体的体积有限,界面上溶质原子向液体扩散受到限制,于是界面处及其前方液相的溶质
6、浓度又再上升,C*不再保持不变,而逐渐变得比C0/K0要高得多,固相C*也随之急剧上升而大大高于C0,直至凝固结束。图4-4 液相只有有限扩散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a)稳定阶段 b)凝固的三个阶段 c)凝固过程中的固相及液相成分 d)相图4.1.4 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只有有限扩散的溶质再分配(3)最后过渡区图4-5 最初过渡区阶段及变化示意图(3)最后过渡区图4-6 稳定状态时固相及液相的溶质再分配(3)最后过渡区图4-7 稳定凝固阶段界面前沿的特征距离与溶质分布参(3)最后过渡区图4-8 R、、对稳定生长阶
7、段(x′)-x′曲线的影响(3)最后过渡区图4-9 凝固速度R发生变化时固相成分的改变4.1.5 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的溶质再分配(1)KE=K0(KE最小) 发生在<<1时[见式(4-13a)],即慢生长速度和最大的搅动或对流,这时δN很小,相当于前面讨论的液相充分混合均匀的情况。(2)KE=1(KE最大) 发生在>>1时,即快生长速度凝固或没有任何对流、δN很大的情况,这相当于液相只有有限扩散的情况。(3)K0<KE<1 相当于液相部分混合(对流)的情况,实际工程中常在这一范围。4.1.5 液相中部分混合(
8、有对流作用)的溶质再分配图4-10 液相有对流的溶质再分配4.2 合金凝固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4.2.1 成分过冷的形成及其条件4.2.2 成分过冷形成的判据4.2.3 成分过冷的程度4.2.1 成分过冷的形成及其条件图4-11 成分过冷的形成条4.2.2 成分过冷形成的判据1.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条件下的成分过冷判据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