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静压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施工质量控制.pdf

论静压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施工质量控制.pdf

ID:51287540

大小:196.3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3

论静压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施工质量控制.pdf_第1页
论静压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施工质量控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静压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施工质量控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罂;望:盔墨墨堡墅堕幽墨:选差垫丝塑绝!!i盖!:旦论静压预应书吉/J同强砼管桩施工质量控制赖晓(福建三建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建筑工程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应硅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中浮桩的发现及处理探索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供同行参考。关键词:静压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浮桩;施工质量:处理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0)01—0043—021工程概况该工程为五栋21层~31层带一二层商业网点、板式一类高层住宅。地下二

2、层,地上2l层一31+层,建筑高度65m~99m,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砼剪力墙结构。2地质情况(1)该场地土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评定为Ⅱ类。各主要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布情况:①素填土。稍湿一饱和,松散~稍密;②粉质粘土(Q⋯)。可塑。局部分布;③(砂)粉质粘土。粘粉粒成份为主,局部含少量粗中砂粒;④残积粘性土。可塑一硬塑;⑤全风化花岗岩。岩石中长石均已高岭土化,遇水易软化,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均有分布;⑥砂土状强风化闪长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岩石风化成砂土状或破碎块状结构,中粗粒结构,块

3、状构造可辨。岩石遇水易软化,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⑦中风化花岗岩、闪长岩: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节理较发育,岩芯部分为柱状,部分为块状,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⑧微风化花岗岩、闪长岩:块状构造。岩石节理不发育,岩体完整,为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类。闪长岩呈乳牙状嵌入花岗岩中。整个场地,强风化岩面层起伏不大,但厚度相差较多,0m一39m,中、微风化层面起伏较大。本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在地表下4.5m~8.0m范围,个别处地下水位距地表10.8m。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各岩土层的孔

4、隙一裂隙中,具弱承压性。各类土层中,强风化岩为强透水层,其他土层均为弱透水层。根据抽水试验,本场地渗透系数为7.98m/d,其影响半径为55m。(2)地基持力层的选择和基础型式。本工程共五栋,其中二栋建筑物的场地内中微风化岩面埋深较浅,埋深大部分在20m内,在地下室基坑施工后开挖,其基础持力层埋深均小于15m;且场地内赋水地层较少,无漂石卵石,无有害气体,场地周侧邻近构筑物均为3层一5层,且相距25m以上,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桩。另三栋建筑物的场地内中中、微风化埋深较大,强风化岩层较厚;采用人工开挖孔桩

5、施工时,难度大,施工周期长,而采用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其层面差异略有起伏,且强风化岩均为低压缩性地层,在其承台及单桩荷载较均匀条件下,可琛福建厦门361009)不考虑其不均匀沉降。同时采用静压桩预制桩施工,有噪音小,施工工期短,施工速度快,桩基质量有保证的优点。静压先张法预应力高强砼管桩。设计要求:管桩采用PHC500—125一A(见表1),桩尖采用十字型,桩端持力层为⑥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桩长约8ITI一15m;要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大于2rn;要求以压桩力控制为主,桩长为辅,选用配重

6、5000kN以上压桩机械沉桩。由于管桩数量较多(特别是大承台部分),应合理安排桩基施工顺序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挤土效应。表l单桩桩身强度PHC管桩型号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竖向承载力设计值PHC500—125一A2500kN3350kN3静压先张法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施工控制标准本工程采用800t静力压桩机施工,经组织业主、设计、勘察、监理、施工单位等进行试打桩,共同确定的成桩控制标准为:①压桩施工采取双控,以压桩力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顶压终压力≥13.5MP(5290kN),

7、且应小5500kN,抱压终压力5000kN;②复压三次总沉降量不大于20mm,且最终应稳定不下沉;③有效桩长不小于8m;④特殊情况应通知相关单位处理。4浮桩的发现、探索及处理第一次探索处理(确定跳压)。压桩标准确定后,进入正式压桩施工,静压管桩的施工,基本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由于本项目为高层建筑,管桩布置较密,最多一个承台下有49根PHC管桩,为了观测管桩是否发生上浮现象,我们根据设计要求,对多桩承台(9桩及以上承台)及其周边承台内管桩设置了3根观测桩进行观测;在观测中发现:群桩承台中存在较为普遍的

8、的管桩上浮现象,上浮量最大的桩上浮了18.7cm。针对此情况,我们暂停了施工,并组织邀请大学教授、工程施工专家、质监站、设计院、地勘单位等专家及相关技术专业人员现场察看。提出种种不同看法,进一步交流探讨后,认为:桩端持力层在强风化表层,桩端基本在全风化层,为饱和含水层,属弱透水性,在压桩时,由于缺乏排水通道,在受压桩周围一定范围内,孔隙水应力很大。受压桩相邻的1根~2根,由于在桩机机脚下或在受力影响较大的范围内,而不会上浮,而相隔3根~4根桩处,上浮土层压力不足于抵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