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文本解读.docx

《夜书所见》-文本解读.docx

ID:51101981

大小:18.1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夜书所见》-文本解读.docx_第1页
《夜书所见》-文本解读.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夜书所见》-文本解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意象解读诗文——《夜书所见》文本解读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上午好!诗,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是传统文化之精髓,是文学才思之源泉,是民族精神之沃土。“不学诗,无以言”,古诗思想深刻、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学生学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但是,古诗博大精深,学生学起来也难免吃力。今天我给大家解读的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笔下的《夜书所见》。说起南宋诗人叶绍翁,大家一定会想到他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七言绝句可谓脍炙人口、人人称颂,殊不

2、知,他的另一首七言诗《夜书所见》也是别具匠心。叶绍翁长期客居他乡,一个秋风习习的寒夜,他伫立在江边听见梧桐叶沙沙作响,乡愁油然而生;又看见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有小孩在挑弄蟋蟀,儿时玩耍的场景便一幕幕闪现在眼前。初读《夜书所见》,会自然地被诗中的“客情”所牵动。同时,又在思索怎样让学生领会这种与他们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的乡情。再品时,又发现诗人的这种“客情”实际上得益于诗中多个意象的烘托。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梧叶”“寒声”“江”“秋风”“儿

3、童”“促织”“篱落”“灯”,就是《夜书所见》中的意象,细细研读古诗中的这些意象,能帮助学生了解叶绍翁那份浓浓的“客情”。我们要根据古诗中的意象回到诗歌情境,扣动学生心弦。《夜书所见》向我们呈现了多个情境:独立寒江只闻梧叶萧萧、远望篱笆唯见一灯闪耀……摆出梧叶萧萧、江上秋风这些意象,学生可能还领会不到诗人的思乡之情。这时,我们还要介绍叶绍翁长期离开家乡、隐居在外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认识诗人、走近诗人、了解诗人,渐渐成为他的知心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诵读“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让学生试着从诗句中体会立在江边的叶

4、绍翁听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定能与诗人一同感受到了深秋江边的凉意,体会到诗人内心的那一种郁闷、那一份孤独、那一缕乡愁。除了引导学生从听觉的角度中回到诗歌情境之外,还可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挖掘古诗中描绘的画面。正当诗人孤独郁闷之时,他又看到了什么呢?也许学生会回答看到了小孩子捉蟋蟀的情景。实际上,这并不是诗人所看到的画面,我们从“知”字中便可得到答案。但学生可能无法理解,这时应引导学生:诗人是在深夜里从远处看见篱笆下有灯光,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学生稍作思考便能得出“挑促织”这一画面是诗人猜想出来的。这样之

5、后再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一个个温馨的意象便会出现在眼前:稀稀落落的篱笆、低矮的茅屋、昏暗的灯光、提着灯笼的儿童……这样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便生成了一幕温馨而又富有童趣的家居场景。学生也跟随着诗人的思绪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当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时,教师略带着浓浓的依恋轻轻诉说:望着这稀稀落落的篱笆、望着低矮的茅屋、望着昏黄的灯光,望着两个调皮的小孩……这是一种浓浓的家的感觉。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也想去抓抓蟋蟀;有的会说

6、:我想回到童年;还有的会说:我想家了,想家乡的亲人了……就是这一句句未经雕琢的话语,会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参透“动客情”的含义。故乡是游子的港湾,故乡的亲人是游子永远的牵挂。虽然我们的学生与诗人相距甚远,但我们可以通过意象再现诗歌情境、还能借助意象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用意象解读诗文,相信学生能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蕴,理解诗人的情感。有了以上对诗的感悟,我相信学生也能被这种诗情所感染。以上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解读,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