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形成原理.ppt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ppt

ID:50741486

大小:3.47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20-03-13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ppt_第1页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ppt_第2页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ppt_第3页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ppt_第4页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电图的形成原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心脏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产生电激动,它出现在心脏机械性收缩之前。心肌激动的电流可以从心脏经过身体组织传导至体表,使体表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本图可见窦房结形成起搏后,迅速将冲动通过传导系统传至心脏各部形成心肌整体的电活动,然后心肌形成机械性收缩。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此体表电位的变化记录下来,形成一条连续曲线,即为心电图。在正常情况下,每次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均可出现相应的一组波形。PQRST一组典型的心电图波形是由下列各波和波段所构成: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心室复极PQRSJ点P波PR段TQRSST

2、段T波P-R间期Q-T间期窦房结心房除极结区希氏束束支蒲氏纤维1、P波:反映心房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2、P-R间期:代表激动从窦房结通过房室交界区到心室肌开始除极的时限;3、QRS波群:反映心室肌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5、S-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达T波起点间的一段水平线;4、T波: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所引起的电位变化;6、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到达T波终点间的时限;7、U波:代表动作电位的后电位。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通过人体体表记录出来的反映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所伴有的生物

3、电变化。所以,要对ECG有更深刻的了解,首先必须对细胞生物电的产生机理和变化规律有所了解。细胞生物电的产生依赖於细胞膜的特殊结构和功能。一、心肌的除极和复极过程1、静息膜电位:近年来通过电生理学的研究,用微电极的一端刺入正常静息状态下的单一心肌细胞,把电位计的正极端与此微电极相连,电位计的负极端放在细胞外液中并与地相接,使细胞外液的电位为零。这时所测得的细胞内电位约为-90毫伏,即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电位低90毫伏,这种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外带有正电荷,膜内

4、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称为极化状态。水槽生理盐水心肌细胞电压表(mv)0-90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有很大差别。细胞内钾离子(K+)浓度约为细胞外K+浓度的30余倍;与此相反,细胞外钠离子(Na+)浓度则远高于细胞内Na+浓度。至于阴离子,在细胞内以蛋白阴离子的浓度为高,而在细胞外液以氯离子(阴离子)的浓度为高。2、动作电位:当心肌细胞膜某点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升高,而对K+的通透性却显著降低,因此细胞外液中的大量Na+渗入到细胞内,使细胞内Na+大量增加,细胞内电位由-90毫伏突然升高到+20

5、~+30毫伏(跨膜电位逆转)。心肌细胞电压表(mv)-90刺激+20心肌细胞除极,心肌细胞内电位变化由激动所产生的跨膜电位,称为跨膜动作电位,简称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激动后,膜表面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除极在动作电位曲线上表现为一骤升线,称为动作电位0相。0相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的R波。除极刺激0+200-60-90(mV)R波心肌细胞电压表(mv)心肌细胞复极,心肌细胞内电位变化-90复极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迅速降低,对K+的通透性重新升高,使细胞内K+又开始外渗,因而细胞内正电位迅速下降,接

6、近零电位水平,此时期称为动作电位1相。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的J点。0+200-60-90(mV)R波J点1向内的Na+流与向外的K+流迅速达到平衡,使细胞内电位接近零电位水平,在动作电位曲线上形成一高平线,称为动作电位2相。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的S-T段。012R波ST+200-60-90(mV)2相末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大增加,故K+从膜内高浓度处加速外渗,使细胞内电位迅速下降,变为负电位,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的T波。012R波STT3+200-60-90(mV)当细胞内电位终于恢复到-90毫伏并维持在此水平上,

7、即为静息膜电位,这个时期称为4相。4相相当于单极电图或临床心电图T波后的等电位线。012R波STT34+200-60-90(mV)从0相开始到4相开始的时间称为动作电位的时限,相当于Q-T间期。012R波STT34QT间期+200-60-90(mV)二、除极与复极过程的电偶学说1、除极的电偶学说: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探测电极当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其通透性改变,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该处

8、细胞膜外的正电荷(钠离子)迅速进入细胞膜内,此时该处细胞膜外呈负性电位,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偶(也称为偶极子)。电偶是由一对强弱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