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

ID:50624492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与反思曾冰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定义,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并能应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从具体到一般,由形到数,由数转形,逐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知识形成的过程,养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艺术之美。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及奇偶性的判断教学难点: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学法指导:观察——分析—

2、—归纳——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对称的例子,对称美,坐标系里点的对称,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2做出函数图像并引导观察图像特点f(x)x-xf(-x)yof(x)x-xf(-x)yo以单调性概念为铺垫,由图像特点的观察发现进入学习情境(二)探索新知1偶函数的概念1)观察从所列表格中,观察自变量的变化与函数值的变化有什么联系?x…-3-2-10123…f(x)…3210123…x…-3-2-10123…f(x)…9410149…引导学生刻画概念2)观察以上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点?3)如果一个函数满

3、足存在f(-a)=f(a),那么函数是否是偶函数?由两个问题的思考深化概念理解2奇函数的概念1)对比做出另一组图像,2)对比偶函数,你能给出奇函数的定义吗?引导学生得到奇函数的定义对比两个函数性质的主要特点,由学生总结发挥名称偶函数奇函数表达式f(-x)=f(x)f(-x)=-f(x)图象关于y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恒等变形f(-x)-f(x)=0f(x)=f(-x)f(-x)+f(x)=0f(x)=-f(-x)注意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2)定义中x的任意性强化概念理解(三)知识应用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

4、性1)2)3)4)设计相应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四)巩固练习练习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2)3)4)(五)课堂总结1什么是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特征是怎样的?2函数的奇偶性有哪些?怎样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结合以上问题由学生总结(六)布置作业:函数的奇偶性一、定义:三、例题讲解:偶函数————例1、例2、奇函数————————————二、内涵:1、————————————2、————(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主要性质之一,由于函数的研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与集合、

5、不等式章节的研究风格完全不同,特别是概念学习,学生在理解、接受上会有不适应与困惑。对于上述问题,我结合课程标准与考纲,提出个人设计理念: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活动,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体现活力课堂的特点,关注调动学生的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亮点:1.恰当的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概念形成个人认为:“活动”是指个体通过一步步的外显性(或记忆性)指令去变换一个客观的数学对象。这里的活动泛指所有的数学活动,如操作、归纳、演绎、讨论等。由此可见,“活动”不仅涉及外显的行为操作

6、,也涉及内隐的思维操作。所以,学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动能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在活动中不能丢掉数学的本质,不能“去数学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因而在经历活动后,应及时将活动抽象到数学层面。本节课,“请大家观察一下站在你面前的老师具有怎样的数学特征?(轴对称)左耳与右耳是对称的,左眼与右眼是对称的,左手与右手的,在任何位置都是如此。以及初中阶段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知识的复习,即由外显性(或记忆性)指令去变换一个客观的数学对象。

7、通过设计“函数奇偶性任务实验单”,及三大任务,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经历:操作、归纳、演绎、讨论等过程,又有三大任务予以约束,在活动中没有丢掉数学概念的本质。在经历活动后,及时将活动抽象到数学层面上,没有进入形式化的泥潭。2.师生的合理定位助推教学效果从事数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体验,感受数学概念的直观背景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概念形成初步认识,但这种认识并不是也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层面,当这种“活动”经过多次重复而被个体熟悉后,就可以内化为一种称之为“程序”的心理操作,这时对概念的学习不再依赖具体的数

8、学活动,而是可以在头脑中实施这个过程。在期间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是组织者、参与者,不可以替代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由学生完成任务单后,由小组讨论、探索、归纳出类任务函数有两大特征:(1)图形关于轴对称;(2)都有成立。但对于定义域问题学生缺乏发现的眼睛,故老师引导:类任务函数的定义域都是,发问:不是行不行?抛出问题。由学生接:不一定行。师问:什么时候行?学生答:如果区间端点互为相反数就行。(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虽然学生答得不完全对,但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