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

ID:50590943

大小:2.52 MB

页数:44页

时间:2020-03-12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_第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_第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_第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_第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总复习教师用资料第八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讲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知考纲·明考情]知识内容考试要求考情统计2018·112018·42017·112017·42016·102016·42015·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b第17题第22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b第18题第23题第20题第11题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a核酸分子的组成a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b第20题活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第18题第23题考点(一)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活的S型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

2、2)肺炎双球菌类型类型菌落荚膜毒性S型光滑有有R型粗糙无无(3)活体细菌转化实验①实验过程及结果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将无毒的R型活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4)离体细菌转化实验①实验过程及结果②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并产生稳定遗传的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实验材料——T2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操作①原理: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遗传物质DNA进入细菌内部。②方法:同位素示踪法、离心法。③具体过程a.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步骤第一步:标记细菌

3、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第二步:标记噬菌体噬菌体+含35S的细菌→含35S的噬菌体噬菌体+含32P的细菌→含32P的噬菌体b.已标记噬菌体侵染及离心操作(3)实验分析与结论①步骤分析: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②实验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

4、染实验①实验过程及现象②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①实验过程及现象②结果分析与结论:重组病毒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而不是提供蛋白质的株系。1.关注两大实验中的易错点(1)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且并非所有的R型菌都能被转化,大多数R型菌未被转化。②肺炎双球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由于未对S型菌进行分离、纯化,因此不能确定转化因子的类型。当然,该实验还可以

5、间接证明转化因子能够耐受高温。③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成功概率与转化因子的纯度呈正相关,转化因子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2)关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①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②因检测放射性时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所以35S和32P不能同时标记在一组噬菌体上,应对两组分别标记。③不论标记35S和32P组,由于存在实验误差,放射性的位置并不唯一。如标记35S组,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而沉淀也存在少量放射性;

6、标记32P组,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中,而上清液也存在少量放射性。④标记32P组,若仅检测到沉淀中存在放射性,还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需要对子代噬菌体进行检测后,才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辨明两个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区别项目活体细菌转化实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在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实验对照R型菌与S型菌的毒性对照S型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论加热杀死

7、的S型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菌的DNA是遗传物质3.明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在悬浮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悬浮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却比理论值略低。原因有二: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悬浮液中,使悬浮液出现放射性。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悬浮液,使悬浮液的放射性升高。(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

8、肠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也有一定放射性。1.(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B.肺炎双球菌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