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84486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2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错伴牙列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口腔正崎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观察组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口腔正崎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效果显著,且满意度较高。关键词口腔正崎;修复;错伴牙列缺损错伴牙列缺损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属于口腔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1]。随着我国临床牙齿修补技术的增
2、多,修复技术在不断创新。由于错伴牙列缺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给修复和矫正效果带来困难。而选择一项合适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2]。本研究对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错伴牙列缺损患者100例,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同意本研究,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伴有严重脏器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患者。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6〜43岁,平均(29.56±1.65)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7〜43岁,平均(30.21土1.85)。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0.05)。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主要采用固定桥修复和活动修复治疗。(2)观察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①治疗前患者接受口腔检查,并对牙列缺损情况、缺牙区、牙轴倾斜程度和残留牙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制定一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②根据患者病情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和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进行错牙的矫正治疗[3]。③待矫正结束后,应根据患者牙列缺损情况采用固定桥修复法和活动修复法种植义齿。成年人应给予烤瓷冠桥修复,未成年人给予活动义齿修复。观察指标: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无须佩戴牙齿保持器,且语言功能和咀嚼功能均恢复正常;②有
4、效:患者经治疗后无须佩戴牙齿保持器,语言障碍和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o观察组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2。讨论错伴牙列缺损是十分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仅对患者牙齿功能造成影响,同时也对牙齿美观造成严重影响[
5、4]。目前临床治疗错伴牙列缺损常用方法为常规修复治疗,但该方式治疗效果不佳,且对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不明显,因此逐渐被淘汰[5]。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该方式主要是通过将牙齿正畸矫正平整后再修复缺失牙列,能够有效调整牙齿间隙,同时还能减轻牙体的磨损程度,进而使牙齿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得到提高,且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
6、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参考文献[1]李一新,李吉民•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12014,30(5):730-731.[2]范静.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探讨[J].中国医疗美容,2015,5(2):73-75.[3]郑改莲.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3):73-74.[4]薛雯,李海燕,李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的疗效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2
7、):92-93.[5]何兴.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0):18-19.[6]张梅生,陈学群.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经验与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6,6(6):203-2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