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doc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doc

ID:49697050

大小:106.9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3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doc_第1页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doc_第2页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doc_第3页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doc_第4页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马达加斯加矿产分布及找矿方向引言马达加斯加(马岛)为非洲的一个岛国。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二者相距约400km。国土面积约62.7万km。,人口1860万,是世界第四大岛。独特而有利的成矿条件,使马岛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矿石博物馆”之美称。1区域地质马岛是由冈瓦纳古陆裂解分离而来,为非洲克拉通的组成部分,其地质演化与东非大陆极为相似。总体上由大面积分布的前寒武纪变形、变质岩系构成,在东、西两岸平原和盆地中出露中、新生带沉积地层。东海岸狭窄的平原区发育了中、新生带沉积,其与前寒武系变质岩系为断层接触,断裂

2、走向为北北东向;西海岸为一系列北北东向展布的断陷盆地,其东缘由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构成盆地边缘,盆地边缘发育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呈断层接触的晚古生代地层,盆地向西延人海域,发育了中、新生代沉积地层,地层和断裂均为西倾。1.1地层—基底。前寒武系基底杂岩出露于马岛东部,占马达加斯加岛2/3的面积,是多山地形分布区。基底结晶岩带分为Androyen、Graphite和Vohibory系统。Androyen系统出露于马南部,为深变质岩的杂岩基底;Graphite系统的花岗岩地块于泛非造山运动期间侵入到Androyen系统的岩石中。基底杂岩被后期的

3、岩浆岩侵入活动切割,并于上覆的沉积岩呈断层接触。—构造。马岛基底构造极为复杂,并经历了多期变形、变质作用。地质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太古宙克拉通化、元古宙一早古生代克拉通内活化造山及晚古生代之后的构造裂陷三大阶段。太古宙时,马岛占据冈瓦纳超大陆中心位置,代晚期至中生代中期裂开,马岛是在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毗邻的位置上。构造多表现为北北东向断裂和褶皱及北北东一近南北向的构造岩带,在北北东向构造带内发育北西一北北西向及少量北东和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马岛经历了多期岩浆活动,目前已辨认出7个大的岩浆活动时期,时间从9O~1890Ma。岩石类型有辉

4、长岩、正长岩、辉石岩、伟晶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紫苏花岗岩等。其中较早期的岩浆活动对成矿具有重要贡献。2矿产分布马达加斯加的矿产资源可用品种多、含量丰、分布广来形容。资料显示马岛有4O多种可利用的矿产。其中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类矿产及宝石类矿产。根据收集的马岛地质、矿产等资料,结合国内多家地勘单位的工作经验,初步认为该国矿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属性的特征(图1)。其中铬、镍矿分布在马岛的中东部、中北部;铜矿集中分布在马岛的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铁矿分布在马岛的中西部、中北部;宝石和沙金在马

5、国的变质岩系中均有。2.1镍钻矿镍钴矿分布在马岛的中东部、中北部。成因为铁镁质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中低温热液交代作用形成含镍蛇纹岩,又经风化作用、水解作用,使含镍矿物发生化学淋滤再沉淀富集形成。Ambatovy镍钴矿:该矿位于马达加斯加首都Antananalivo以东120km,行政区隶属Tomasina省Moramanga地区。矿床发育于基性一超基性岩体之上的红土一红土型镍矿。矿床储量约1.25亿t,与新喀里多尼亚的SNI及印尼的索罗斯科并称为世界3大镍矿山,其中Ni1.04、Co0.099。镍钴矿体出露地表,开采方便、成本很低。Ambat

6、ondrazaka镍矿:位于Ambatondrazaka北东约19km。中心坐标东经48。3555.3”;南纬17。4759.8”。矿体产在辉石橄榄岩中,呈透镜状,长约220In,最宽约100ITI,向两端逐渐尖灭。矿体走向120。~300。,倾向北东3O。,倾角45。。矿体上盘为辉长岩,下盘为辉石橄榄岩,由两条探槽和17个浅井控制,地表连续刻槽采样,分析结果镍最高品位4.85。一般1~2。2.2铁矿铁矿分布在马岛的中西部、中北部。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岩浆结晶分异型铁矿、融离型铁矿。2.2.1Soalala铁矿床该铁矿床位于该国西北

7、部。隶属Mahajanga省Soalala镇管辖。矿区中心点坐标为南纬16。2O,东经45。2O。为已知的矿床之一。矿床由3个矿带组成,即Kizombivavi、Kizombilahy、Malainolo。Kizombivavi铁矿带:矿带长约8km,由南至北将其分为5个矿段,其中C矿段为该铁矿带规模最大,走向近南北,倾角近于直立。矿层延长1600IT1,控制垂深200Fn,地表出露宽达130~150m,平均厚110m。矿石平均品位TFe42.1、FeO1.35、P0.079、S0.008。Kizombilahy铁矿带:在Kizombivav

8、i铁矿带东北3km处。矿带走向近南北,含矿层走向长2700m,近于直立。控制了两层较厚矿体及数层薄矿层,厚矿层单厚35~50m,间距3O~80m。总走向长270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