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挖工法”在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doc

“盖挖工法”在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doc

ID:49533828

大小:3.32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2

“盖挖工法”在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盖挖工法”在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盖挖工法”在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盖挖工法”在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盖挖工法”在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盖挖工法”在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盖挖工法”在高速公路浅埋隧道中的应用余江(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摘要茅山隧道(含茅山西隧道和茅山东隧道)为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隧道最大开挖宽度达17.21m,最大埋深不足60m,属浅埋隧道。茅山西隧道下行线进口段部分为负埋深,该段设计采用盖挖法施工。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段盖挖设计,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1前言盖挖工法以往多应用于城市地铁、过街通道等市政工程,它在克服市区施工作业面空间狭小困难的同时,可以有效减轻地下工程施工对城市交通、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往高速公路隧道多建于山区,地势开阔,且埋深较大,因此,很少采用盖挖法施工。南京至

2、太仓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段)在通过风景秀丽的茅山风景区时,为减少公路建设大开大挖对原生态的破坏,采用隧道方式穿越,低山丘陵的地貌特征,使得茅山隧道总体埋深较浅,部分地段超浅埋,甚至负埋深。在设计方案研究过程中,遵循“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这一先进设计理念,综合考虑环保、安全等因素,部分超浅埋区段采用“盖挖工法”施作,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2工程概况南京至太仓高速公路(南京至常州段)茅山隧道位于镇江句容市茅山风景区内,隧址区场地地貌单元属剥蚀低山丘陵,茅山山脉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山体坡度较缓,区内总体土层覆盖层较厚,植被茂密。茅山隧道为分离式双向

3、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速度为120km/h,是目前江苏省跨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隧道衬砌断面采用三心圆形式,最大开挖跨度17.21m,最大开挖高度12.04m,形状扁平。茅山隧道分茅山东、西两座隧道,西隧道设计里程桩号上行线为EK24+875~EK25+332,长457m;下行线为FK24+730~FK25+326.5,长596.5m。东隧道设计里程桩号上行线为EK25+522~EK25+815,长293m8;下行线为FK25+514~FK25+796,长282m。1工程地质条件隧道工程区处在茅山主干断裂的西侧,勘察中未发现全新世活动断裂及规模较大的

4、断裂破碎带,隧址区山体形态较完整,坡度较缓,地表无崩塌、滑坡等现象。隧道洞室围岩岩性较复杂,有卵砾石土(Q2)、砾岩(K2P)、安山凝灰岩、安山岩(J3L)等。其岩体质量指标有明显差异。砾岩和安山岩均属硬质岩石,具块状构造,岩体完整性好;安山凝灰岩属较软质岩石,具碎裂结构,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差,整体强度较低,洞室自稳性较差;卵砾石土为残坡积成因,在西隧道工程区,岩性为呈散体状结构,灰褐色,灰紫色,卵(块)石含量在20-50%,下部含量可达50~70%;卵石粒径一般5~20cm,部分可达50~80cm,呈次棱角-次园状,大小混杂。大体上上部粒径较小,含

5、量较少,往深部卵石粒径增大,含量增多。卵石成份较为单一,主要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和灰紫色岩屑砂岩。填隙物为粘性土混砂粒,硬可塑状,部分具铁质胶结。其中的卵砾石为石英质,十分坚硬,而填隙物为含砾粘土质,岩(土)体整体强度低,完整性差,稳定性差。西隧道围岩类别分为II、III、IV类,东隧道围岩类别分为III、IV类。西隧道II类围岩占52%,III类围岩占17%;东隧道III类围岩占74%。2主要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120km/h;(3)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4.75m(0.75+0.75+3×3.75+1.25+0.75),净高

6、5.0m;人行横洞建筑限界:宽2.0m,高2.5m;(4)隧道设计纵坡控制在0.3~3.0%范围内;(5)设计荷载:洞内路面设计荷载采用汽车-超20级,挂车-120;8(1)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地震设防。隧道建筑限界如图1。图1茅山隧道建筑限界(单位:cm)2施工方案研究比选茅山西隧道下行线FK24+875~FK24+910段穿越一自然冲沟,为卵石土堆积结构,卵石含量较高,约35~50%。FK24+885.3~FK24+900.3(15m)段落局部为负埋深,洞室局部外露。见图2。8图2FK24+885.3~FK24+900.3段洞室断面图1.1明挖法针

7、对该区段自然条件,传统设计一般会采用明挖法。由于该段地质条件差,围岩为II类软石土,若采用明挖法施工,设计临时边坡坡率按1:1考虑,最大明挖宽度达50m、深度16.8m,开挖土方12502m3,碎石土回填9793m3,破坏林木1750m2。临时边坡采用锚杆、挂网、喷混凝土联合支护。明挖法主要有以下不足:1、明挖法将大面积破坏原有植被和林木,不符合生态、环保设计的要求。2、FK24+875~FK24+910段处于山谷冲沟之中,上游汇水面积较大,采用明挖法施工,周期太长(至少3个月左右),如遇雨季,排水较困难;而且该段衬砌台车在进口端115m的暗洞没有完成

8、开挖、支护和仰拱砼前,无法到位,无法及时施做明洞衬砌,水流将直接灌入隧道内,对暗洞的开挖造成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