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25470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培根随笔:透彻地说理,隽永的警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根随笔:透彻地说理,隽永的警句对于我们来说,弗兰西斯。培根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至少,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听说过他那句遐迩传扬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位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出生于1561年,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生于豪门,聪颖早慧,从剑桥大学毕业时年仅15岁。三年后父亲病故,由于他是继室所生的小儿子,没有分到什么遗产,只得独立谋生,一时债务压身,饱尝世态炎凉。后来他通过自修获得律师资格并步入政界,几经沉浮后成为国家重臣,最后又因一桩至今仍众说纷纭的受贿案
2、被国会弹劾去职。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他在一系列著述中批判了欧洲中古经院哲学和唯心主义,认为经院哲学与生活实践隔绝,被教条和权威束缚。他还倡导通过实验揭示自然的奥秘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实验。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他心目中的理想读者是世家贵族子弟,文章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他力图以不带先人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
3、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包括“背叛”),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英国文学专家王佐良先生说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这是中肯的评论。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培根是其中之一—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那个时代所生成的新思潮,如人本主义、经验主义以及对科技和“进步”的肯定乃至崇尚等等,正是随后的“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这恐怕就是我们读他的随笔并不觉得生疏隔膜的
4、缘故。不过,培根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读他的散文,我们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毫不隐瞒的贵族立场、男权视角和某些近乎市侩哲学的功利主义思想。而且,如果我们不把“知识”和“力量”都想成超越历史、文化、阶级的神圣的东西,甚至连“知识就是力量”(在英语里“力量”也即“权力”)这类至理名言也是可以讨论的。读经典作家的作品,最正确的态度也许还得用那句老话概括,叫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阅读建议】培根的散文有多种译本,它们各有千秋,不妨多找一两种对照读。挑选几篇文章用心体味,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其观点是否正确,论说是否
5、严谨,是否全面,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演练。”【精彩片段】谈美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其于人也,则有德者但须形体悦目,不必面貌俊秀,与其貌美,不若气度恢宏。人不尽知:绝色无大德也;一如自然劳碌终日,但求无过,而无力制成上品。因此美男子有才而无壮志,重行而不重德。但亦不尽然。罗马大帝奥古斯都与泰特思,法王腓力四世,英王爱德华四世,古雅典之亚西拜提斯,波斯之伊斯迈帝,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在举止文雅合度。美之极致,非图画所能表,乍见所能识。举凡最美之人,其部
6、位比例,必有异于常人之处。阿贝尔与杜勒皆画家也,其画人像也,一则按照几何学之比例,一则集众脸形之长于一身。二者谁更不智,实难断言,窃以为此等画像除画家本人外,恐无人喜爱也。余不否认画像之美可以超绝尘寰,但此美必为神笔,而非可依规矩得之者,乐师之谱成名曲亦莫不皆然。人面如逐部细察,往往一无是处,观其整体则光彩夺目。美之要素既在于举止,则年长美过年少亦无足怪。古人云:“万美之中秋为最。”年少而著美名,率由宽假,盖鉴其年事之少,而补其形体之不足也。美者犹如夏日蔬果,易腐难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无行,年长而美者不免
7、面有惭色。虽然,但须托体得人,则德行因美而益彰,恶行见美而愈愧。【点评】这篇论美的短文写得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它在培根的随笔中颇具代表性,集中体现了培根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的特点。不过,本文例举的美、德兼备者都是男性帝王。想一想其原因何在。【精彩片段】论拖延幸运就像市场,许多时候,如果你能多呆一会儿,价格就会降下来;有时它又像西比拉卖神谕集[1]那样,起初整套地出售,然后一次次地毁掉其中几卷,余下的却仍然要全套书的价钱。因为正如常谚所说,机
8、会“先把其前额头发让你抓,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个光头让你抓”,或者至少,它先给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时抓住,就给你难抓的瓶身。在事情初起之际抓住最佳时机,绝对是至高无上的智慧。危险一度看来无足轻重,并非真就无足轻重;让人麻痹大意从而上当受害的危险历来多于靠强力摧垮人的危险。不仅如此,在危险尚未临头之时迎头邀击,胜于太长时间地注视着危险的临近;因为一个人如果注视太长时间,就可能懈怠。在另一方面,就像在月亮很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