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20197
大小:27.9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2-06
《项目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 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 一、背景及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年》把数字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 数字校园建设已成为国家教育信息化整体推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省中小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一批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典型。 为了引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
2、应用,开展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对于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目标 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和应用效果好的学校,通过实验探索,形成百所省内国内领先、应用创新、成效显著的数字校园示范校,引领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三、建设思路 1、以构建一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为目标 借鉴国外基础教育建设经验,构建国内一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革命作用,全面支持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系统建设。 2、以对信
3、息社会教育形态的研究为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革,继工业社会之后的信息社会正在形成。 与之相应,建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系统日趋重要。 为构建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系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分析、设计,科学合理地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3、专业.专注.......实验先行,重点突破。 在先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形成数字校园示范校,为全面提升我省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提供经验和示范。 示范学校要不断提升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水平和效果,着眼学生未
4、来发展的需求,开展前沿技术、新兴产品的试验和应用,研究其对学校教育、师生发展、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变革等,形成新的突破。 4、活动推动,应用创新。 围绕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提升项目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校长领导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进数字校园的常态化应用和创新应用。 四、实验内容 1、利用先进技术,前瞻建设数字校园环境 1完善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 在校园网络全接入、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数字校园的基础设施
5、;创设网络环境,推进个性化学习和随时随地的学习;重视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的建设;重视基于新技术的应用。 2整合并完善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 整合各种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强学习资源设计与建设,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资源、校本教育资源的建设和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 3整合并完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 在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学校管理、家校互联系统、网络社区等的基础上,加强教学支撑和应用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关注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与教学过程评价系统建设,整合和开发支持探究
6、性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数字校园应用系统。 2、加强数字校园的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专业.专注....... 1加强数字校园环境下的网络学习、虚拟实验及各种生活体验,探索高水平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各有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 2加强数字校园教学系统的全面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推进数字校园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加强数字校园教育管理系统
7、的应用,提升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强化教育管理决策的数字化,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园文化,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办学水平。 4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开展基于网络协作平台的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基于网络协作平台的城乡教师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教师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泛在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基于手持移动设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等等。 5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生发展研究。 开展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
8、科学习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伴互助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心理辅导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研究,等等。 3、加强教育、教学创新,创新教育、教学型态 1推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创新,鼓励中小学学校、教师开展各类教学创新活动,建立并完善新型的教育、教学型态。专业.专注....... 2加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间协同教育系统的应用,发挥数字校园在校际协作、家校协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