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94383
大小:421.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1-25
《小城镇规划与设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概念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中心。形态:小城镇=小城市①+建制镇②+集镇③。建制镇即“设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建制镇。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不含县城关镇。集镇只宜称为“未建制镇”。小城镇特点⑴数量大,规模小,分布广⑵经济上具有城市和农村相结合的特点⑶人口构成复杂,不同用地穿插⑷基础设施落后小城镇总体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涵义一定时期内小城镇发展的性质、目标、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用地安排的综合研究和全面部署。相关术语镇域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地域。镇区镇人
2、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发展区。县域城镇体系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有机联系的城、镇(乡)群体。镇域镇村体系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中心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各分区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镇。一般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中心镇以外的镇。中心村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基层村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小城镇总体规划主要内容:⑴对镇域范围内的村镇体系、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置和综合安排。⑵确定城镇性质、发展目标和远景设想⑶确
3、定规划期内人口及用地规模,选择用地发展方向并划定用地范围⑷确定城镇各项用地功能布局和结构⑸确定小城镇对外交通的结构和主要设施的布局,布置小城镇道路系统。⑹进行基础设施规划⑺确定和协调各专项规划⑻近期建设规划成果要求:文本、图纸图纸①镇域镇村分布现状图②镇区现状图③新建城镇和新发展地区用地评价图④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图⑤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图⑥道路交通规划图⑦给水排水规划图⑧电力电讯规划图⑨环境规划图⑩园林绿化、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规划图11防灾减灾规划图城镇性质的确定城镇性质小城镇在一定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体现了小城镇在区域城镇网络中的分工和主要职能。确定依据①
4、区域地理②资源③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④区域城镇间职能分工⑤国民经济和发展计划⑥发展历史与现状方法⑴定性分析⑵定量分析①主要生产部门在地区乃至全国中的地位②主要经济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③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2、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3、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4、确定镇域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
5、灾防疫系统。镇区和村庄的规划规模应按人口数量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城镇规模城镇规模⑴人口规模⑵用地规模规划人口预测镇域总人口应为其行政地域内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应为户籍、寄住人口数之和,其发展预测宜按下式计算:Q=Q0(l+K)n+p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0---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期限(年).镇区人口规模应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预测的数量为依据,结合镇区具体情况进行核定;村庄人口规模应在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进行预测。镇区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应按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
6、性质进行分类。镇区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宜按下表的规定计算。规划期内镇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应按计划生育的要求进行计算,机械增长宜考虑下列因素进行预测。l、根据产业发展前景及土地经营情况预测劳力转移时,宜按劳力转化因素对镇域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预测规划期内劳力的数量,分析镇区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以及外来人口进入情况等因素,确定镇区的人口数量。2、根据镇区的环境条件预测人口发展规模时,宜按环境容量因素综合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建设条件、环境和生态状况等因素,预测镇区人口的适宜规模。3、镇区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按
7、带眷情况估算人口发展规模;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可按平均增长预测人口的发展规模。用地分类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工程设施用地、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9大类、30小类。规划范围应为建设用地以及因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规划确定的预留发展、交通设施、工程设施等用地,以及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建设用地应包括本标准表4.1.3用地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生产设施用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