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比热容的测量.ppt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ppt

ID:48131897

大小:93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1-17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ppt_第1页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ppt_第2页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ppt_第3页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ppt_第4页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属比热容的测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冷却法测量金属比热容实验目的:1.了解牛顿冷却定律2.掌握冷却法测量金属比热容的方法实验仪器:金属比热容测定仪实验原理: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其温度升高1K(oC)所需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其值随温度而变化。2.牛顿冷却定律:当物体表面与周围存在温度差时,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散失的热量与温度差成正比。根据牛顿冷却定律,若已知标准样品在不同温度的比热容,通过作冷却曲线可测量各种金属在不同温度时的比热容。本实验以铜为标准样品,测定铁、铝样品在100oC或200oC时的比热容。将质量为M1的金属样品加热后,放到较低温度的介质(例如:室温的空气)中,样品将会逐渐冷却。其单位时间的热

2、量损失()与温度下降的速率成正比,于是得到下述关系式:式中C1为该金属样品在温度时的比热容,为金属样品在时的温度下降速率。根据冷却定律有:式中a1为热交换系数,S1为该样品外表面的面积,m为常数,为金属样品的温度,为周围介质的温度。联立以上两式,可得:同理,对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的另一种金属样品,可有同样的表达式:如果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相同,即S1=S2;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如涂层、色泽等),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当然也不变,则有。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而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上式可以简化为:如果已知标准金属样品的比热容C1质量M1;待测样品的质量M2及两样

3、品在温度时冷却速率之比,就可以求出待测的金属材料的比热容C2。几种金属材料的比热容见表1:(P200)比热容温度CFeCAlCCu1000.1100.2300.0940单位:实验仪器介绍A、热源、B、实验样品(直径5mm,长30mm的小圆柱)、C、铜-康铜热电偶、D、热电偶支架、E、防风容器、F、三位半数字电压表、G、冰水混合物组成。实验步骤:1.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温度,由数字电压表mV数查表即可换算成温度。2.将三种金属样品(铜、铁、铝)用物理天平质量M,再根据MCu>MFe>MAl这一特点,把它们区别开来。3.使热电偶热端的铜导线与数字表的正端相连;冷端铜导线与数字表的负端相

4、连。当数字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定值即200时,切断电源移去电炉,样品继续安放在与外界基本隔绝的金属圆筒内自然冷却(筒口须盖上盖子)。当温度降到接近102时开始记录,测量样品由102下降到98所需要时间。按铁、铜、铝的次序,分别测量其温度下降速度,每一样品重复测量5次。利用简化后的公式:计算铁和铝的比热容,选取铜的比热容0.0940cal/(goC)计算。实验数据处理1.将数据填入下表次数样品12345平均值误差FeCuAl2.利用公式:计算铁和铝的比热容温度温度012345678910热电动势(mV)00.0000.0390.0780.1170.1560.1950.2340.2730.

5、3120.3510.3910100.3910.4300.4700.5100.5490.5890.6290.6690.7090.7490.78910200.7890.8300.8700.9110.9510.9921.0321.0731.1141.1551.19620301.1961.2371.2791.3201.3611.4031.4441.4861.5281.5691.61130401.6111.6531.6951.7381.7801.8221.8651.9071.9501.9922.03540502.0352.0782.1212.1642.2072.2502.2942.3372.

6、3802.4242.46750602.4672.5112.5552.5992.6432.6872.7312.7752.8192.8642.90860702.9082.9532.9973.0423.0873.1313.1763.2213.2663.3123.35770803.3573.4023.4473.4933.5383.5843.6303.6763.7213.7673.81380903.8133.8593.9063.9523.9984.0444.0914.1374.1844.2314.277901004.2774.3244.3714.4184.4654.5124.5594.607

7、4.6544.7014.749100附:热电偶分度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