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ppt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ppt

ID:48040374

大小:33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1-14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ppt_第1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ppt_第2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ppt_第3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ppt_第4页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等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

2、不同的志趣。知人1.居家读书时期(29岁前)2.三仕三隐时期(29岁至41岁)3.彻底归隐时期(41至62岁)《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相关背景论世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

3、中枕席冷。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诵读原文及译文,体会思想情感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问题探讨: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悲悽诗人为什么“悲悽”?(用诗中原句回答)“日月

4、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刨根问底那么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悽”的?环环相扣这首诗先描写日沦月出,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最后,直抒胸臆,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凄。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问题探讨:诗歌的“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在

5、诗中起何作用?问题探讨:诗歌的后面三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表达内心的孤独,无人理解,只好借酒浇愁。“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年华易逝,壮志难酬!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悲愤凄凉,彻夜难眠!问题探讨: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这是为什么??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穿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决心归隐田园,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上过得安逸、恬淡,但是,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

6、壮志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矛盾痛苦,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