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91689
大小:151.57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9
《云南省元江县民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省元江民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Z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D.希腊人不理解人
2、生追求是真善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针对雅典社会世风Id下、道德沦丧的现象,苏格拉底针眨时弊,认为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为此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八项正确;B项政治腐败无法体现,排除;苏格拉底反对的并非是否有辩证法的问题,而是极端的个人主义的问题,排除C;D项错误,追求真善美是苏格拉底的目标,但是并不是材料的屮心思想,排除。所以选A点睛:找出试题中的关键词“绝对
3、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放纵不羁、公共道徳败坏”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忧虑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引起价值混乱。2.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八•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B.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答案】A【解析】会馆是明清时期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在这些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故八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与市屈机构之间不
4、存在必然的联系,故B项错误;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子在北宋吋期的四川出现,丝绸之路未经过四川境内,由此可知丝绸之路与四川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明清王朝禁止屮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屮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且官营手工业不会到市场上交换,由此与官营制度无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1.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
5、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理一世死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中,此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在英国快速发展起来,英国成功实现了近代化,而中国明末的崇祯帝死于农民起义,此后统治屮国的清王朝依旧沿着封建主义的道路缓慢前行,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东西方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所以该为学者的观察点在于东西方社会的转型,八CD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B。考点:屮西方历史・屮西方历史对比・社会形态转变【名师点睛】文明的转型从纵向来看经历了渔
6、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等阶段,西方社会在屮国的明清时期成功地实现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而屮国依旧在农耕文明的道路上蹒跚前行,这是双方差距拉大的最关键的原因。2.蒋介石口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A.国民革命时期B.西安事变时期C.重庆谈判时期D.北平和谈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周恩来参与了西安事
7、变,毛泽东没有,排除B。北平会谈时期蒋介石派代表参加谈判,没有约会毛泽东,排除D。从谈判的内容分析,毛泽东主要是解决根据地的军队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是抗tl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吋期。因此选择C。A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近代屮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重庆谈判1.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①《共产党宣言》②《资本论》③《四月提纲》④《人民宪章》A.③①②④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
8、《资本论》发表于1867年,1871《四月提纲》发表于1917年,《人民宪章》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顾炎武曾这样批评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他批评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监察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