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85653
大小:20.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3
《爆破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爆破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一、工程概况: 贵阳市XX路X标段道路改造中,需对设计范围内的边坡、沟槽、路基中出露的岩石进行控制爆破,边坡控制在30,施工中必须确保安全和进度。 1、爆区环境:东面与X路相接,0m;南面:与Y标相接,0m;西面:与M房相距X米;北面:与X房最近处相距X米。 2、爆区工程地质情况:该路段岩石由泥岩夹少量泥沙岩组成,泥晶结构,多为薄~中厚层岩体,呈强~中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深,无岩溶发育。 二、爆破安全技术要求: 1、严格控制爆破施工中的震动危害范围,杜绝单孔装药量过大。 2、严格限制爆破
2、产生的飞石距离,加强炮位安全措施,预防飞石飞入河中或超过安全警戒线。 3、严格控制爆后产生的松石滚下山体对原道路上的电缆管线或周边房屋造成危害。 4、加强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三、具体安全技术措施: 1、爆破震动危害控制措施: 、本爆区最大单响药量限制计算: 根据本工程周围环境特点,依照《爆破安全规程》有关爆破震动的规定,确定对节理发育的边坡最大允许震速不大于20cm/s,对周边房屋的震速不超过3cm/s。 采用公式Qmax=R1/m1/mkg计算。 其中:Qmax--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微差
3、爆破为最大一段的药量,kg. R____爆破震动安全允许距离,m. V____周边应保护房屋震动安全允许速度,cm/s; K、α--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本工程取K=150,α= m----药量指数,一般取1/3; 经计算,当R=2m时Qmax= 当R=10m时Qmax= 当R=30m时Qmax= 以上计算结果结合现场情况分析,当距爆区边界线2m外的有房屋需要保护时,每次钻孔深度不得超过。当R=10m时,分层作业高度可达。 所以,为控制本爆区对周边产生的震动危害,特限制该区域内
4、所有爆孔最大允许装药量Q=。 爆区内施工方案及布孔参数的控制: 根据该区域及周边的环境,采用浅孔分层微差爆破,机械人工清运的开挖方案比较可行,分层台阶高度不超过。 布孔形式:梅花形多排布置。钻头直径∮=38mm~44mm并按照以上确定的最大控制药量Q=,推算出安全的布孔参数: 1)按本区域岩性取q=/m3,分层高度H= 2)最大药量爆出得岩石体积V=Q/q=6m3 3)爆破负担的岩石面积S=V/H= 4)最小抵抗线W=√S/= 5)最大孔距a== 6)最大排距b== 7)超深△I== 8)最大钻孔深度L=H△I=
5、 因此,本区域爆破控制的孔网参数为: a=~;b=~;L=~ 控制的单耗为q=~/m3; 单孔的药量Q≤。 装药形式及堵塞方式:采用正向偶合装药结构形式,用沙泥混合物密实堵塞,堵塞长度≥W。 起爆方法及起爆顺序:采用电力和非电相结合的微差起爆方法,边孔用密孔分段微差爆破,其它爆破采用串联方式的“V子型”传报顺序联网起爆。 施工中的降震措施: 1)在靠近民房等建筑物施爆时,严格按照设计单孔药量,并以非电微差起爆等手段充分达到减震效果。 2)多排多孔起爆采用孔内微差起爆相结合方式,间隔时间控制在25-50ms之间,严格依
6、照从前向后V型起爆顺序,努力消除后冲现象。 3)根据现场实际变化,及时合理调整爆破孔网参数和单耗,严格控制一次起爆的药量不超过设计限制的最大单响药量。 2、爆破冲击波、飞石防护技术措施: 该施工区域开阔,经拆迁后只有东西两侧有少量民房,又采用钻孔堵塞方式爆破,故冲击波几乎构不成危害。主要是飞石的防护,其措施有: 、必须保证堵塞质量,按设计要求合理布孔和合理的起爆顺序,以避免因夹制冲孔。 应避免在软弱带和空隙带布孔装药,严格按设计控制爆破方向,山体爆破以正南向作为爆破主方向,靠近东西两侧边界爆破时,应以单炮起爆为主,并监视布孔
7、参数和装药量。 要求各炮孔均应压大石盖胶网,各孔孔口和自由面上盖网最低不少于3层,道路两侧5m内各炮孔覆盖胶网不少于5层,同时在施爆前应在民房和爆区之间用脚手架搭设一排高5m的防护排架,以最大限度减小冲击波和杜绝产生飞石。 当进行爆破作业时,应在爆破点周围50m处设警戒线,在此范围内人员、车辆包括屋内人员均必须撤至警戒区外,各警戒点均应悬挂明显标志,起爆时起爆人员与警戒人员用声响信号明确安全无误后再发出明显信号后才能起爆,爆后必须经爆破员检查现场无安全隐患后才能解除警戒。 2、: 为确保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按照公司指定的施
8、工安全保证体系的要求,在工地上建立相应的专职安全管理机构,以队长负总责、工程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各作业组组长组成的管理班子对该工作进行实施,在开工前应建立完善各项安全保证制度和措施落实“三级”安全教育。 根据工程情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