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模拟选课调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高一年级模拟选课调考生 物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苏教版必修1。第Ⅰ卷 (选择题 共52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6题,每题2分,共计5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以下结构中最可能含有磷脂分子的是A.核仁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染色质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常见的糖类如糖原、核糖、淀粉都是经脱水缩合形成的B.构成生物
2、膜的磷脂分子结构中既有亲水基团又有疏水基团C.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DNA、RNA和ATP中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相同3.线粒体基质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是A.丙酮酸B.葡萄糖C.ATPD.DNA4.右图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该细胞可来自的生物或可表示的细胞是A.大肠杆菌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C.酵母菌D.胰岛细胞5.用同位素标记的尿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培养造血干细胞,不久后在细胞中发现被标记的细胞器有A.叶绿体和线粒体B.线粒体和核糖体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核糖体和中心体6.有关唾液淀粉酶和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3、.两种物质的合成均需相应的酶催化B.唾液腺细胞能同时合成这两种物质C.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不需要消耗ATPD.两种物质的元素组成都含有C、H、O、N、P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中心体先于染色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C.醋酸杆菌是严格好氧细菌,线粒体是其“动力工厂”D.胃腺细胞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8.科学家从55~65℃的泉水中分离出某种细菌,并从该种细菌中提取出了脂肪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定该脂肪酶的活性时,反应液中需加入缓冲液以维持酸碱度稳定B.将该酶液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若
4、反应液呈蓝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常温下使用该酶作为催化剂,脂肪和蛋白质作为反应底物探究酶的专一性D.若该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则高尔基体参与该酶的加工和分泌过程9.下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O的转移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H2OO2H2OCO2C3(CH2O)A.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B.过程③⑤都有[H]生成C.过程①②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D.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10.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数目加倍早于染色体数目加倍B.新核膜的形成早于细胞质的分裂C.染色单体的形成早于纺锤体的形成D.赤道板的形成早于
5、细胞板的形成11.右图表示给某种细胞施予呼吸抑制剂后,细胞对某物质的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差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物质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与甘油进入该细胞的方式相同B.该细胞吸收这种物质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C.该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D.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12.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受影响最大的细胞是A.脂肪细胞B.汗腺细胞C.心肌细胞D.口腔上皮细胞13.下列概念除哪项外,均可用右图来表示A.1表示固醇,2~4分别表示脂肪、磷脂、性激素B.1表示核糖核苷酸,2~4分别
6、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C.1表示ATP,2~4分别表示核糖、腺嘌呤、磷酸D.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14.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失活都可通过破坏肽键来实现B.“Tpel”可能会改变细胞内的基因表达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
7、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16.观察右图所示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合成活跃的体细胞中结构②较大B.图中④为核孔,DNA、RNA及酶等可自由通过C.图中③为核膜,它是一种单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D.图中①为染色质,该结构与原核细胞中拟核的化学本质相同,均为DNA分子17.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并进行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
8、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