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94551
大小:53.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3.2.2《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3.2.2《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苏教版必修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观点。2.掌握通过联系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2.探究与活动,进一步了解“家是人今生今世的证据”的含意。3.思维与训练,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点评,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在这种对家的感情。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正确理解人与故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家
2、园的内在含义,体验作者的感情。2.找到文本与生活的最好的连结点,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来解决文章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问题设计】哪些同学原来的家在农村,而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已经随同父母搬到了镇上或者城里的新家的?有的话请举手。(估计有十几个学生举手)追问:你们的老家还有亲人在生活吗?(有)你们逢年过节的还要“常回去看看”吗?(要)那么假如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跟你回你老家玩,你会怎么给我们介绍你的老家?你将怎样来证明你确确实实在这里生活过呢?【例举:1、我会把同学们带到还
3、留存着我当年在上面涂鸦的老屋的墙壁处,指着告诉同学们,这是我画的。2:我会把同学们带到我老家门前的那棵老树,指着告诉他们,当年我曾经和我的小伙伴们攀爬的乐事。3:我会把同学们带到老家门前的那株种在泥地里的月季旁,挖出当年埋下的包着我胎发的那个塑料纸包,告诉同学们,这是我的胎发,不由他们不信吧?(众笑)……】【导入课文】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他们确能让我们相信那是他们生活过的老家,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都有证据!(齐声))证据!因为他们都找到了能证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证据,是他们今生今世的证据。(板书课题)二、文本研习过
4、程1、如果说,刚才同学们的陈述是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那么,作者呢,什么是他今生今世的证据?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简要回答。【提示:在第二节最后有一句“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中的“这些”暗示我们是指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故乡的那一段生活。在《乡土情结》中曾有这样的话:故乡是人出生、成长、生活与劳作的地方,不管它今后是否有用,也不管人是不是永远永远与它相伴,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烙上了人的印记,是人生活的物化,用作品里的话说“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证据啊”。】2、他为什么要寻觅“今生今世证据”?【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
5、天,会需要证明。(第三节)(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对象来证明自己的,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追问:为什么“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这个问题指向第4段开头“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带领学生读这一节,想想他怀疑什么?3、我们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寻找过过去生活的证据?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种寻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什么?学生具体谈谈他们自己在生命中对往事的回忆。【明确:这种寻找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怀旧。人喜欢怀旧。】4、联系课文中
6、第4段的描写和每个人自己的回忆来分析人为什么喜欢怀旧。①学生齐读课文第4段;②联系刚才学生们自己的回忆和课文中第4段的描写,看看人的回忆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然后以此为思考的切人点,来分析问题。【明确:回忆的内容中有一个主人公“我”存在,每个人的回忆的内容中的主角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回忆都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人是能够感知时间无情的动物,明知旧日时光的一去不返,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能够证明我们存在过的东西是物,那是我们人类经历和情感依附的唯一证明,所以人怀旧的实质就是人对自己过去生活和情感的留恋。为何故乡的明月是最亮的?为何故乡的山水
7、是最美的?因为故乡是留有我们生活经历与情感的最多的地方。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写道:“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故乡比任何旅游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正是因为那是我们生命经历过的,情感依附过的地方,所以我们始终念念不忘,而作为这些东西具象表现的物是我们直接抒情的对象。】5、结合课文的描写回答,作者找到他的生命证据了吗?【这个问题是解读文本的第5,6节。先让学生读。】【明确:这个问题可能在学生中形成两种答案:一、找到了。文中的证据为“如果没有它们,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二、没有找到。课文的证据有“即使
8、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实际上,这是作者观点的层进式的表现——由一般意义上的家园过渡到精神的家园,开启了下文。要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体会到这一点。】6、没有了“今生今世的证据”,结果会怎样?(文本的第9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