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74996
大小:421.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VIII)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完成1—3题。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A、①②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
2、①②③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120°40°30°110°乙甲图1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1回答4~6题。4、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5、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6、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盛行风向7、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3、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下图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8、半干旱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区多是种植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开发利用发展方向B.生活特点C.经济发展水平D.生活条件9、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①农业发展方向上东农西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船(船舶)北马(马车)③粮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10、导致上图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最主要是A.气候条件B.交通条件C.
4、土地条件D.历史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l1~12题。11、台风是福建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及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RS)B.地理信息系统(GIS)C.全球定位系统(GPS)D.气象预报12、福建省是全国重要的林区,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C.用来测量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制定植树造林方案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
5、判断回答13—15题。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15、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16、无人驾驶飞机的飞行主要运用的3S技术是A.RSB.GPSC.GISD.数字地球17、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6、 B.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C.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D.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读下图,回答18~19题。18.甲、乙两幅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人口素质不同D.地形不同19.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项目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水田 ③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重工业基地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20、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①②③B.①
7、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21~24题。2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22、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2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