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595901
大小:3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2006年第7期 作者:●傅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反映的是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的道德关系,它是教师个体与自我关系的投射,又是教师个体与学生关系的投射,还是教师个体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关系的间接反映。换句话说,从教师个体对待自己的职业、岗位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等方面,我们可以对其处理和自己、和他人、和国家等道德关系的品质,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解读。概括起来一句话:教师个体与教师职业、个人岗位、个人职业的关系,是师德文化应有的照察对象。一、爱岗敬业所蕴含的价值精神如果我们将爱岗敬业作为师德文化体系
2、的一个基本内容来探讨或审视,首先是如何对文化传统进行理解的问题。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这体现了道德文化对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和现实性的尊重。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要求人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克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简单些说,爱岗敬业、克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性道德要求,或称原则性道德规范,如果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说,它是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共项。可见,目前我们所提倡的“敬业、尽职”有其传统文化底蕴;我们的价值取向中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师的“敬业、尽职”是一种
3、“德”吗?或者更直接地申明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敬业、尽职”是一种“善”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看来,善恶的判断源于人们的现实利益及其利害观念。人们总是把那些有利于自己、他人及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看作是善,而把那些有害于自己、他人及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看作是恶。“善”是对维护他人利益、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恶”是对仅从个人生存发展角度考虑,对他人利益或社会集体利益心存漠视或排斥,甚至侵犯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的心理、思想、行为的否定。以这样的一个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我们
4、可以得出肯定的结论:教师的“爱岗敬业”是一种德、一种善。二、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乐教勤业如果我们退出道德的视境,把“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来看,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情感,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一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主义的实现。第三,行为,即按照职业规范或要求行事,克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爱岗”、“敬业”、“尽职”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构成职业道德品质的主要框架
5、,其基础是对教师职业的全面而深刻的道德认识。照此理路,我们可以将教师“爱岗敬业”的品质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同时可以使“爱岗敬业”这一师德规范构成教师个人所追求的层次化、立体化目标。我们可以从教师个人对待自己职业的情感和态度的倾向性角度,将现实生活中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境界大体划分成四种不同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也标示着教师个人在爱岗敬业方面由低到高不断近善向上的四个阶段。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底层次——厌教。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教师因种种原因误入教师行业,他们对教书育人的工作不但没有任何兴趣,而且充满厌恶和反感,
6、只是由于人事制度限制等等方面的原因滞留于教师队伍之中。他们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有轻蔑,有无奈,缺乏起码的敬重感。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他们看来纯粹是一种令人感到去之而后快的约束,他们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纯粹是出于外在的压力。第二个层次是功利。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有一部分人出于种种功利性目的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而且他们工作的直接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因此他们成为雇佣型教师。这些人从职业情感上说或许心存反感,或许有些喜欢,但支配他们的不是情感,而是功利追求。他们的职业态度或许是认真的,或许得过且过的
7、,但一切都围绕着功利目的的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因此,这部分人基本上把师德规范、原则等理解为必要的、外在的约束;他们的职业敬重感如何、履行义务的情况如何,完全看他们的功利目的实现程度,在行为表现上具有不稳定性。第三个层次是热爱。处于这一道德境界的教师,无论他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一职业,到此阶段他们已对这一职业的社会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的工作。所以,他们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对制约教师的职业规章、制度、原则等能够自觉认同,并且内化于心。在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他们能
8、够体现出主体性、自觉性,教育行为中表达出的是道德自律性。第四个层次是乐教。这是对“热爱”层次是进一步升华和超越。进入这种境界的教师,他们从事职业工作已不单是出于喜欢和热爱,而是因为对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有着深刻、全面的认识,并且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这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内心的极大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之境界。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