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

实验七 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

ID:47491020

大小:400.6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1-12

实验七 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_第1页
实验七 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_第2页
实验七 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_第3页
实验七 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_第4页
实验七 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七 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姓名:学号:日期:地点: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化工专业实验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实验类型:反应工程实验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三、主要仪器设备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讨论、心得装订线一、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多釜串联的流动特性,并与理想流型特性曲线作比较。2.掌握用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3.根据单个釜的流动特性推测四釜串联的理论流动特性,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二、实验原理1.对于等容积理想全混式

2、多釜串联的流动,如用脉冲示踪法测定其出口浓度变化曲线,经过换算,可得到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E(t),即…………(1)…………(2)式中N—釜数—整个装置的平均停留时间,(=N(VR)i/v)(VR)i—每一小釜的体积v—流体流量据式(1),(2)可计算一组理想全混式的流动,由于实验测定的是出口浓度变化曲线C(t)~t,经下列关系换算,可得E(t)或写成离散型函数及…………(3)据式(3)可得一组实验测定E(θ)~θ曲线,可与图1(a)所得到的一组曲线进行拟合比较。(a)理论值(b)实验值图1多釜串联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2.计算实测分布曲线的均值(

3、)和方差因为由上式可计算的模型参数N(釜数)及,再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三、实验装置及仪器本装置由四个搅拌釜反应器组成,分别装备了不同类型的搅拌桨和挡板,每个搅拌釜反应器可独立操作,也可以串联操作。配套包括设备包括定量连续进料系统、示踪剂加料系统、搅拌控制系统、反应釜出口浓度检测系统,实验流程装置见下图2。1-示踪剂高位槽;2-水槽;3-蠕动泵;4-釜式反应器;5-搅拌电机;6-电导槽;7-电导仪;8-桨式搅拌器;9-锚式搅拌器;10,11-螺旋式搅拌器;12~17-电磁阀图2实验流程装置示意图四、实验步骤利用分配到的实验序号和注册的用户名及密码在客

4、户端上登录,并且点击开始实验,打开总电源,釜式反应器混合特性及流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远程操作界面如图3所示。蠕动泵将储液槽中的水打入釜Ⅰ,从反应器上部流出,依次通过釜Ⅱ、釜Ⅲ、釜Ⅳ后排出。4个釜的体积均为1500ml,各自带有可调速的搅拌电机,分别控制每个釜的搅拌强度,每个釜出口液体浓度由电导仪测定。图3釜式反应器混合特性研究远程实验操作界面(1)实验前先将电磁阀2#,3#,4#,5#,6#打开,排空四个釜内上次实验残留的液体,然后关闭阀门;(2)打开蠕动泵,设置流量为最大值,使四个釜充满(约15min),然后调整蠕动泵流量为设定值;(3)同时将4个

5、搅拌电机的转速调到设定值,使其达到全混流(推荐值为最大值),等待转速的稳定;(4)打开阀门6,将可能残余在管路中的水排净;(5)关闭阀门6,打开阀门1,让示踪剂充满管路;(6)等釜出口液体的电导率恒定后(电导率比实验开始的时候有较大的变化,这是因为水的电导率比空气的电导率大),打开阀门2,向釜内脉冲注入示踪剂(4s),记下此时刻t;(7)脉冲示踪后,注意观察各电导率的读数,等待电导率4的曲线回至走平,此时可以认为4个釜内的示踪剂被替换完全;(8)在放大图上选择一区域,满足:开始时刻在t时刻附近,结束时刻在电导率曲线走平的时刻附近,在这样的一个区域

6、内采集数据,并且将其组名保存为此转速下的电导率值;(9)停止搅拌桨,停止蠕动泵,将釜内的水排空,关闭电源,结束实验。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由计算机记录并保存,对保存后的数据进行以下处理。蠕动泵出口流量250ml/min,反应釜体积1070ml。作出4个反应釜出口示踪剂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搅拌桨转速150rpm):电导率L时间/s图44个反应釜的L–t图线下面进行数学分析:(计算中浓度C以电导率L代替)对上述曲线用origin软件分别积分得,即各釜流出曲线的面积平均停留时间方差或,釜数以上各步运算结果如下表所示:ⅠⅡⅢⅣL020292

7、12519391998806767108456012931601591670891496812104917908013272427391739791651397.68510.29666.92796.69σt2281228233336239715236051σθ21.780.900.540.37N0.561.121.862.69E(θ)~θ曲线测定:1.理论E(θ)~θ曲线:由,分别画出N=1,2,3,4时的理论曲线如下:图5理论E(θ)~θ曲线由,计算数据,并用origin软件得到实验中实际的E(θ)~θ曲线如下:图5实验E(θ)~θ曲线六、实验

8、结果讨论釜数1234t理论36072010801440397.68510.29666.92796.69每一釜停留时间397.681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