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72619
大小:242.3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22
《《电容器地电容》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
2、: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
3、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既探究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知识。而且这个实验,课本上也是把它安排为一个演示实验,所以最后处理时,
4、我采取了由教师来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方式。在知识小结这个环节,我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力求更好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但学生概括、梳理和总结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我采取了先让学生总结,再在他们总结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体现结构关系的全面总结。这样,也就形成了本节的知识结构。学以致用,点题对应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方面,除了中间进行的电容单位换算的练习,一起认识常用的电容器,并对常用电容器进行分类外,我最后还安排了两个需要运用三个公式才能解决的综合题目,以此来巩固、强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达成教学目标。标准文案实用文档综上所述,我的教学思路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学习和探究。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终实现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领悟方法,完成知识建构。二、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1、 教材分析《电容器的电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8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容概念及其定义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各因素的关系,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还有电容器的应用和分类等等。本节内容体现的是电场知识在
6、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应用,也是后面学习LC振荡电路、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必备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电容器对于学生来讲应该说非常陌生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概念,也非常抽象,还有学生对电容器的电容由哪些因素决定也需要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多增设实验,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协作交流、分析论证和归纳结论等方式和过程,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科学探究、分析论证、归纳概括
7、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容器及其结构。知道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与能量的变化特点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应用。学会用类比法、实验探究法,比值定义法研究和处理问题。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的使用。4.理解公式及其含义,关能用它来分析问题。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研究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经历探究电容器的电容定义的过程以及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它自身因素关系的过程,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概念,巩固知识。2.掌握讨论法、实验法、类比法、比值定义法
8、,控制变量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本质是自身的因素,即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