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350451
大小:90.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8-10
《獭兔饲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獭兔饲养技术 (友好林海兔业主编)一、獭兔饲养环境与技术(一)獭兔的饲养环境发展獭兔养殖业,其生产方式、场地、笼具等饲养环境是生产优良商品兔皮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1、饲养方式 目前,全国饲养家兔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放养(散养)、栅养、窖养等;獭兔比较适宜的方式是笼养。这种饲养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控制饲养只数,最少可以一兔一笼,避免拥护兄弟阋于墙,破坏皮毛;防止獭兔在地上乱跑千万皮毛污染;容易观察兔的健康善,有病的兔能得到及时隔离和治疗;便于掌握兔的采食量和饮水量,以便调节兔的消化,掌握兔的增长,
2、培育优良种兔和商品兔。 放养(散养)、栅养、窖养几种方式不适宜养獭兔,其不足之处是:地面潮湿、污染,不利于保持毛皮清洁和疾病预防;不适合兔的独居习性,易咬斗伤皮毛;不利于观察患兔和隔离治疗。总之,达不到獭兔的质量要求。 2、饲养场地的要求 小型养兔户,可在自家院内选取空房,也可以在农科院的适当位置饲养,应符合獭兔生活习性特点。有规模的养兔场场址选择,应考虑较多的有利因素。 (1)兔场的位置。选在远离闹市的僻静山间或田野,当地公路、铁路、航运效能较为方便,防止噪音和机械声,还要防止畜舍和皮毛加工污染。 (2)兔场的地势。要高岗、干燥、平坦、排水良好、向阳、
3、背风,地下水位低,便于防汛排涝。 (3)场地的环境。应有草和丰富的野生植物饲料;有清洁充足的水源;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 (4)兔场土质。应选砂壤土,土质结构较好,旱不尘土飞扬,涝不坍塌;土质应净化,便于饲料种植。 3、兔笼具制造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及东北各地推广使用的兔笼,是由黑龙江省养兔研究会专家设计的三层双联式组合兔笼。笼体高175厘米,长140厘米,宽55厘米。每组6个笼位每个笼位高40厘米,长70厘米,宽55厘米;草架置于两笼中间,上口宽15厘米,呈∨形;门高31厘米,宽27厘米。上下笼层之间空8厘米安装接粪盘,每层3个,深3厘米,中盘展沿,轧死边
4、,3个盘相连;笼底板用竹条加边带钻眼钉制,条距1厘米,可分两片或整片,长68厘米,宽54厘米;饮水用罐头瓶或乳状饮水器,料盒用镀锌铁皮制做,长16厘米,口宽8厘米,底宽6厘米。产仔箱用1.50厘米厚,长35厘米宽25厘米,高18厘米,月牙口宽18厘米,底口处高8厘米。 室内笼养每组占用面积约8平方米左右,室内笼养温度达10℃-13℃,室外笼养要求具有10—15℃自然气温。根据实际采取室内或室外饲养。笼养应注意利用空间,既要方便工作,又要考虑通风。室外兔笼要有围栏,防止家兔受野生动物伤害,以及防风、防雨、防晒、防雪,这也是保证獭兔繁育和商品质量的措施。我国不少地区使用四层
5、三联或四联兔笼,因体积大不便搬动,也不便对上层兔的管理,为此未能普及推广。也有的采用平面一层笼饲养。由于用铁丝网做笼底,增加脚皮炎患兔,又因占据空间面积较大,亦难推广使用。兔笼的样式很多,可以因地制宜选用。 小结 发展獭兔养殖业,饲养方式、场地、笼具等,均属于重要的环境条件的好坏,对于饲养的成败与产品质量有着密切关系。獭兔应以笼养为主,不宜窖养、棚养和散养。规模较大的养兔场场址应选在水质和土质好、交通便利、饲料资源丰富、地势干燥、向阳的地方。兔笼制造应按中型兔体的规格,力求适用、坚固、方便,有利于饲养为原则。(二)獭兔的选种技术 獭兔选种的目的,是要把优质高产、
6、适应性强、繁殖性能高、遗传性稳定、生长发育快、体质健壮和抗病力强,皮毛质量优良,毛色纯正,外貌性明显的成年公、母兔选作种兔繁殖。相反,进行淘汰。 选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有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等几种。 1、全体选择 根据个体表型值进行选种。即选择生长发育快,体形大,部位均称,被毛品质好的性状。使用个体选择将性状牲明显的留作种用,有效地把优良性状遗传给后代。 总之,獭兔选种要向体形大,毛色纯正和毛质细、密、丰厚、平齐方向发展。 2、家系选择 以一个家系为单位,选出家系均值较高的留做种用。家系是指同父同母的全同胞家系。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阗同胞家系。全同胞家
7、系选择,如有五窝后代都是同父同母,他们间的关系是全同胞关系。五窝都来自不同父母,即称作五个家系。若想从五个家系中选出产仔数量最多的留种,就要挑选出那个平均产仔最高的家系,将其留种。半同胞家系选择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是半同胞家系数量大,选择余地大,更有利于严格选种。 獭兔的家系选择,对产仔数、仔兔成活率、泌乳力等繁殖性状选择效果好。獭兔的全同胞或阗同胞后代数量多,如家系太少,容易造成近亲,若近亲程度很深,为了缓解可不使用家系而使用个体选择。 3、后裔选择 根据后裔成绩进行选种,叫后裔鉴定。选种的准确性最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