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

ID:47103032

大小:3.28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3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_第1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_第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_第3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_第4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1.3动能和势能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于淼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2.在探究实验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二、学情分析1.身心发展: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又不能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原理;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2.知识储备:之前对力、功和功率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对动能和势能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除此之外,本节课还为下一节《机械能及其转化》埋下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法与学法结合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师将读书指导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

3、生建构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五、教具斜面滑道、小球、纸杯、面巾纸、铁架台、橡皮筋、弹弓、弹簧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播放泥石流视频观看视频用泥石流视频引入新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讲授一、能量1.提问:泥石流能够对外做功吗?2.引导学生感知能和做功:(1)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或者说具有能量。(2)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自学教材67页,并回答泥石

4、流是否能够对外做功。学生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可知泥石流能够做功,以此为“能量”的引入埋下伏笔。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二、动能和势能(一)概念梳理1.用课件展示以下九个物体,先判断他们是否具有能量,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1)在水平轨道上滚动的钢球(2)被压弯的跳板(3)天花板上的吊灯(4)拉弯的弓(5)上紧的发条(6)被举高的重锤(7)在地上滚动的足球小组讨论,仔细思考并发现这九个物体中哪几个存在共同点,并将他们分成一类,说明分类理由。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集思广益,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的意识,

5、也有助于他们发表个人见解。(8)放在课桌上的书本(9)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2.以学生的分类依据为依托,明确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3.判断是非(1)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动能。(2)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4.展示一幅高山上的石头的图片。提问:它具有能量吗?能不能对外做功?此时它正在做功吗?泥石流具有的又是何种能量呢?理解并识记新概念。结合定义做出判断。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具有能量的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正在做功。结合学生的分类依据给出定义

6、,便于理解。及时巩固知识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理解做功与能量的关系,搭建稳固的知识体系。(二)实验探究1.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强调控制变量法的使用以及是小球速度相同的方法。实验图示如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并进行实验数据收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结论: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2.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所处高度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小球的质量和所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观察纸巾的破损

7、程度。实验器材图如下:结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与所处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三)联系生活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收集数据并尝试总结归纳的出结论。在这个环节中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能够学生有用科学知识看待问题的意识。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速度不一样?结合本节课讲授的新

8、知识,用物理术语解释下列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课堂小结1.谈谈你的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并发言。及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拓展利用身边的器材(如圆珠笔的弹簧、钢尺、玩具弹弓等)验证弹性势能跟弹性形变的关系。课后完成给学生留有开放型作业,发散学生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